![]() |
|||||
臺灣百岳小史
爬山可以不擇路途,不避坎坷 - 林文安與楊張碧蓮、謝文誠 光復前,林文安就活躍在本省群山中,民國 64 年 5 月 20 日,他在中雪山遇難,很多人懷念他,不是因為他山爬得又高又多,而是他替登山者樹立了一個典範。- 謝文誠:戶外生活舊版《台灣百岳全集》撰文者 臺灣百岳之源起日本知名登山家、作家深田久彌 (1903-1971),以山的品格、歷史、個性及標高 1500 公尺以上為評選基準,在雜誌上連載百名山,並於 1964 年集結發表《日本百名山》一書,至今仍被奉為日本登山界的聖經。 台灣百岳之源起,始於 1970 年代的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前身),由林文安生先規劃籌組「百岳俱樂部」,選定以「高於一萬英尺,在地圖上註有山名,具有三角點者為優先選錄標準」的 100 座高山為台灣百岳,再與岳界耆老,幾度探勘、磋商而成定案。 |
|||||
![]() 百岳俱樂部的創立
1972 年 12 月 5 日,由林文安創立的「百岳俱樂部」在羊頭山成立,距離日治時期「台灣山岳會」1926 年 12 月 5 日在台北觀音山舉行成立大會,剛好邁入第 46 年。至此,原已蓄勢待發的台灣高山登峰活動,就在百岳的推波助瀾下,迅速地蓬勃發展,登山人口持續的竄昇,登山活動尤其是 「百岳登峰」更成為熱門的戶外活動。 1975 年 5 月 18 日,林文安先生與友人攀登中雪山,從大雪山 230 林道的 28K 處,欲循中雪山的東短稜上攀,並約定接駁車在原地等候,預計來回為 5 個小時。想不到上稜前即遇陡崖與高密箭竹林阻道,加上天候連日陰雨,濃霧籠照,在苦鬥 3 天後,不幸於 5 月 20 日因過勞,導致失溫、心臟衰竭,猝然於中雪山南鄰的 3050 公尺岩脊上,與世長辭。 1978 年 10 月,戶外生活公司出版《台灣百岳全集》,掀起另一波百岳熱潮,是 1970-1980 年代登山活動主流。 |
|||||
![]() 臺灣百岳相關紀事2008.10.1 增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