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治原圖展示與解讀![]() 正式製版與假製版正式製版的地形圖,均附有該幅地形圖,所使用的圖式符號(圖例),其它沒有圖式符號者,有的是「假製版」,也就是非正式製版。當年發行的地形圖,有些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因軍事機密列管的地形圖,也沒有標示圖式符號說說明。 帝國圖圖號編碼規則![]() 陸地測量部在明治 33 年(1900年)後,以二十萬分之一地形圖做為帝國圖,主要用來彰顯大日本帝國版圖,範圍涵括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如臺灣、朝鮮等。 日治時期發行的五萬分一地形圖與二十萬分一帝國圖,都屬於全國性的基本圖,每一幅地形圖都有圖號,可標示該幅地圖在這兩種基本圖間的關係。 若由涵蓋面積換算,一幅二十萬分一帝國圖,相當於十六幅五萬分一地形圖,其編號順序由右上到左下排列,例如埔里的圖號為「五萬分一地形圖嘉義一號 (共十六面)」,即表示埔里這幅圖在全國基本圖系統裡,屬於「嘉義」帝國圖中的第一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