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巡禮】郡大山列

【百岳巡禮】郡大山列

郡大山列位於玉山山塊的北段
主脊稜脈綿長40餘公里
東、西兩側有郡大溪與陳有蘭溪夾峙
地勢自成一格,儼然成為一座獨立的山脈
登山界一般以西巒大山與郡大山
這兩座百岳為攀登標的
採取單登往返的方法完成

郡大山列是玉山山塊北段的主脊稜脈,從濁水溪五里亭段的南岸拔起,經治茆山北峰(2483公尺)、治茆山(2909公尺)、北巒大山(2645公尺)、西巒大山(3081公尺)、金子山(3005公尺)、清水山(3048公尺)、郡大山(3265公尺)、對關山(2936公尺)、到觀高坪、八通關谷地止,綿長40餘公里,東、西兩側有兩大溪流(郡大溪與陳有蘭溪)夾峙,地勢自成一格,儼然成為一座獨立的山脈。

  郡大山列與玉山群峰分據玉山山塊的北、南半部,隔著深邃的陳有蘭溪河谷,南北呼應,但山域知名度與受岳人的青睞程度,卻有天壤之別。玉山群峰因得台灣最高靈山之賜,而眾所周知,登峰活動絡繹不絕;郡大山列則除攀登「百岳」的隊伍外,就顯得冷清許多。

  幅員廣闊的郡大山列,最早即為布農族巒社群與郡社群活躍的山區,他們在山列東麓的郡大溪兩岸築社定居,在原始的山林間追逐獵物,度過悠悠歲月。直到日據時期,日人為掌控山區豐富的自然資源與踐行統治權之實,便以優勢武力進入郡大溪流域,對布農族各社實施高壓統治,郡大山列的人文活動與開發於焉邁入遽變的年代,其中又以「理蕃道路」的開鑿與「集團移住」政策的推行,影響最為深遠。

郡大林道22.7K處的望鄉工作站是進出郡大山的門戶。 攝影∕多陽 地點∕望鄉工作站
郡大林道22.7K處的望鄉工作站是進出郡大山的門戶。
攝影∕多陽 地點∕望鄉工作站

古道斑痕 一頁滄桑

  全長約66.7公里(17日里)的「中の線警備道路」,從關門古道上的加年端社向南延伸,經溪諾袞社、凱特格蘭社、望鞍社,到達八通關越嶺道路上的觀高,肩負起「關門越」與「八通關越」道路的聯絡任務,因而得名。復因全線係循南北流向的郡大溪河谷開鑿,也被稱作「郡大溪警備道」。「中の線警備道路」的修築,始於大正2年(1913年),迄於昭和4年(1929年),以分段開築的方式,逐年連接,歷時16年,才告全線聯通。

  橫貫於郡大山列北部的「人倫警備道路」,全長約26公里,在大正5年(1916年)從濁水溪南岸的人倫社循北巒大山(2642公尺)的西北支稜開鑿,經治茆山南峰(2863公尺)的南鞍越嶺,再斜降到郡大溪上的望鞍鐵線橋接「中の線警備道路」。另外一條則是鼎鼎大名的「八通關警備道路」,從東埔社沿陳有蘭溪北岸經對關、觀高,到達八通關鞍部,成為橫貫郡大山列南部最重要的途徑。

  「理蕃道路」的修築,對布農部族傳統的生活型態,帶來嚴重的衝擊與新文化的適應問題,而在「霧社事件」發生後,日人為方便管理與集中約制,更推動「集團移住」政策。自昭和9年(1934年)起,計劃以10年時間依序將居住於深山峻谷中的原住民部落,集團遷出到平地區域定居。郡大山列周遭的布農族部落,即在往後的10年間,被強迫遷移到今地利、潭南、人和、人倫、雙龍、羅娜、久美、望鄉與新鄉等地。

位於郡大山西南山腳下的東埔部落  攝影∕多陽 地點∕新中橫公路
位於郡大山西南山腳下的東埔部落 
攝影∕多陽 地點∕新中橫公路

林場伐木 悉歸荒蕪

  光復後,郡大山列上的歷史,則全集中在林業資源的開發上。以郡大山與西巒大山為伐木區的「巒大山林場」,就在積極的增產下,成為全台六大林場(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竹東、太魯閣、巒大山)之一。此一時期瘋狂的伐木行為,留下了郡大山列諸峰今日滿目瘡痍的景象,而遍佈山林的運材道路,則徹底摧毀了郡大山列上的青蔥外衣。時至今日,伐木聲雖已遠去,但破敗的山林卻很難回復,甚至永遠地無法回到從前。

  雖然,這些深入山域的林道,提供了登山者走向山巔絕佳的途徑,但親睹那悲慘出林的殘景之後,走在林道上,卻萌生一種罪惡的感覺。很諷刺地是,今日攀登郡大山列的行程,均是利用郡大林道與人倫林道入山,再於林道繞經山腹的登山口,輕裝往返。

郡大山北峰的草原景觀  攝影∕多陽 地點∕郡大山北峰前
郡大山北峰的草原景觀 
攝影∕多陽 地點∕郡大山北峰前
 郡大山列 1:110,000 (點選可看大圖)
郡大山列 1:110,000 (點選可看大圖)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