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三山】庫哈諾辛山

【南橫三山】庫哈諾辛山

跳突於關山北脊西北支稜的獨立峰巒
山勢起伏不大,遍生密林箭竹,形勢溫和
北稜有南橫天池高山湖泊與中之關歷史步道

庫哈諾辛山,標高3116公尺,是中央山脈南一段關山北峰向北轉西北延伸支脈上的獨立峰巒,秀麗的山容跳突於主脊西北約3公里處,形勢特出。南橫公路繞經東、北兩側山腹,提供了最佳的攀登路線,從進涇橋登山口起攀,輕裝約4個小時,即可往返,算得上是南橫沿線的郊山化高山。
  民國56年3月25日邢天正與丁同三以及梅山原住民高傻子自梅山沿稜縱走,於28日完成光復後業餘首登記錄。在邢天正的《台灣高山明細表》中,對庫哈諾辛山有如此的描述:「居關山北伸西彎支稜上。自關山頂脊至此山旁,西側均為岩石崖壁,岩層峭壁,參差如矛,自頂至麓,深垂五百至七百公尺,無草無木,狀極險巇。頂脊狹瘦,起伏不大,杜鵑叢叢,矮杉簇簇。」

朝映庫哈諾辛山  攝影/多陽 地點/塔關山
朝映庫哈諾辛山 攝影/多陽 地點/塔關山

登峰途徑與山名由來

  民國61年10月31日南橫公路全線通車,公路沿線開始小規模伐木。62年間,登山隊伍利用伐木小徑從進涇橋直攀到達連接庫哈諾辛山的支稜頂,再循稜縱走庫哈諾辛山。這條便捷的登峰小徑,在「百岳」蓬勃發展的年代,引進了一批批攀登百岳的隊伍,登峰的步徑便逐漸成型。
  梅山的布農族獵人稱庫哈諾辛山為「Wuwanoshin」(吳娃諾信),原意不詳,後來岳界以音譯為現在的山名,「吳娃諾信」似乎比「庫哈諾辛」更能詮釋這座山容優雅,頗具女性溫柔的草原山頭。

天池秋色  攝影/多陽 地點/南橫天池
天池秋色 攝影/多陽 地點/南橫天池

南橫天池與中之關步道

  位在庫哈諾辛山北伸支稜中段階地上的南橫天池,早在民國59年2月11日,林文安、邢天正、丁同三、吳澄寬、簡進添等一行,路過天池上方的關山越嶺道時,即記錄下此一高山水池。到了61年10月南橫公路竣工通車之後,外族勢力與文明暴力進入山區,天池也隨著人類的造訪,帶來了一連串的衝擊與污染,徒留今日奄奄一息的景觀,讓人不勝唏噓。另外,在天池的上方山坡,有日據時期修築的關山警備越嶺道路橫切經過,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將天池到禮觀這段保存完整的古道,加以整理成為自然景觀步道,並以昔日位於警備道上的「中之關警官駐在所」為名,稱之為「中之關步道」。
  中之關步道全長約3.5公里,遊客可從南橫公路的天池遊憩區起步,沿著長青祠的階梯爬昇,再接枕木步道到達天池上方的展望台,細數群山之後再上爬一段階梯即可接上古道步徑。至此,步道隨著古道舊徑蜿蜒在蓊鬱的針闊葉林中緩降,漫步其間,紅檜、雲杉、鐵杉與台灣華山松,一路相伴。林下則有狹瓣華八仙、栗蕨、冇骨消、咬人貓與水晶蘭,以及隨四季更替的山花等,植物花草生態豐富,是喜好自然觀察的野人,一定要去走走看看的一條生態步道。步徑在通過庫哈諾辛山北支稜中腹的「中之關警官駐在所」舊址之後,即接近尾聲。隨後步徑降抵公路,結束約2個小時的生態觀察旅程。

天池長春祠  攝影/見晴 地點/南橫公路天池
天池長春祠 攝影/見晴 地點/南橫公路天池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