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山列】布拉克桑山

【新康山列】布拉克桑山

跳突於三叉山嘉明湖大草原帶的東南方天際之上
山脊東西橫列,屏障一方
為台灣高山「九嶂」之一

布拉克桑山,標高約3025公尺,最高頂有顆森林三角點。全山以東西橫列之勢,跳突在中央山脈南二段三叉山大草原帶的東南方天際之上,由於頂脊遠較附近群峰為高,屏障一方之勢顯明,成為台灣高山「九嶂」之一。
  從嘉明湖方向眺望,布拉克桑山的靛青色橫嶺,阻絕東南半部,從太平洋方向升起的夏雲,正試圖躍過屏欄,擁進新武呂溪的北支源谷地,坐擁雲躍布拉克桑山美景,動靜皆宜。
  以宏觀的視野看布拉克桑山,此山北起支稜2825公尺最低鞍部,約1.5公里後突起最高峰,隨即直角轉折橫亙,經2973公尺峰、3005公尺峰到2955公尺的舞樂山止,稜脈再轉東南綿長迤邐而去;在最高處又伸出低緩的武武奴留山(2406公尺)支稜,止於南橫公路的霧鹿附近。整座山嶺拔高200公尺,基盤闊達5公里,屬於長嶺狀的大山。

從嘉明湖盆高地遠眺橫嶺屏障一方的布拉克桑山  攝影/見晴
從嘉明湖盆高地遠眺橫嶺屏障一方的布拉克桑山 攝影/見晴

「九嶂」山峰與山名由來

  布拉克桑山別稱武拉姑散山或部落散山,是由布農語「Braaksan」音譯而來。在《花蓮縣志》地形篇中,此山尚無名稱,但其東鄰有「無樂散山」乙座,根據描述,此山即是現稱的舞樂山(無樂散山),原文記載海拔2036公尺,應該是2936的筆誤)。若從發音比對;「無樂散山」、「部落散山」、「布拉克桑」都應該是音譯的差別。名稱之由來,應該與附近的布農族舊社名字有關連。
  列名為台灣高山「九嶂」之一的布拉克桑山,雖有「九嶂」之實,但無「九嶂」之險。從與新康山支稜分歧的三岔稜南走,寬廣緩平的稜脈上,綠茵連綿,好像是走進了綠幕之中,除幾處箭竹茅草叢密外,一天往返即可登峰造極,可算是輕鬆愉快。
  從稜脈圖上量測,布拉克桑山離分岔稜處,直線距離約7.5公里,新康山離分岔稜軸點,直線距離也是7.5公里,但是大自然造化的奇妙,卻賦予兩條山稜完全不一樣的風貌。一條是嵁巖嵯峨的山脊,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能登臨往返;一條是緩直寬達的嶺脈,一天即能輕鬆來回。不知道是老天的厚愛,還是冥冥之中的補償。

雲海中的布拉克桑山  攝影/阮榮助 地點/布拉克桑山中途
雲海中的布拉克桑山 攝影/阮榮助 地點/布拉克桑山中途

大河的分水嶺與登山記錄

  布拉克桑山支脈在行政區劃分上,恰屬於花蓮縣卓溪鄉與台東縣海端鄉的分界線上,是秀姑巒溪南源清水溪與卑南溪主支源新武呂溪的分水嶺,在秋冬之際,常見雲海溢滿山谷,洶湧澎湃,布拉克桑山則如海上孤島,浮沉於岑寂的浪濤中,展現讓人悸動的美感。
  日據時期的昭和5年(1930年)4月下旬,山林課的吉井隆成一行在首登三叉山與向陽山後,懼於拉荷阿雷的勢力,乃往東縱走完成了布拉克桑山的初登記錄。民國54年10月26日,邢天正與原住民邱明輝,從利稻出發,在中途夜宿2日後,於28日登上布拉克桑山,完成了此山的光復後首登任務。

布拉克桑山日出景致  攝影/鄭培聰 地點/嘉明湖
布拉克桑山日出景致 攝影/鄭培聰 地點/嘉明湖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