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巡禮】新康山列

【百岳巡禮】新康山列

從脊樑三叉山向東岔出的橫貫支脈
再分歧為布拉克桑山、新康山兩大分稜
名聞岳界的東台一霸遙峙一方
六天的辛苦行程
走山稜再接古道,豐收滿囊

新康山列是中央山脈南二段主脊在三叉山嶺脊東北向東岔出的大支脈。這條支稜從脊樑分出約1.5公里後,再紛歧成兩條綿長的支脈,各自延伸發展:向東蜿蜒紆曲、連峰疊嶂的是新康山稜脈;向南偏東平伸,橫列遙峙,屏障一方的是布拉克桑山稜脈。這兩條幅員廣闊、深入東臺的稜脈,其中以號稱「東台一霸」的新康山,最為雄奇崔巍。配合岳界縱走攀登行程的安排,遂以「新康山列」統括這兩大分稜。

花蓮縣誌裡的描述

  由於新康山支脈與布拉克桑山支脈都是從三叉山嶺脊岔出,因此《花蓮縣誌》卷四地形篇中,記載為三叉山支脈,並有概略的描述:「三叉山支脈由中央山脈脊嶺三叉山東稜線與東南稜線組成,介樂樂溪新武路溪間,跨花蓮台東兩縣境,脈端迤台東縱谷平原。大南澳斷層橫貫支脈上段,銅門層橫貫下段,斷崖錯綜,形勢險巇。東稜線上段成三座無名山與連理山,中段成新康山,珂珂爾寶山,下段成大里仙山、那母岸山。其間新康山南支稜成巴蘭沙克山,北支稜成魯倫山,珂珂爾寶山南支稜成班甲山,北支稜成綠山。東南稜線上段成一座無名山與無樂散山,中段成沙沙美山、網綢山、崙天山及一座無名山,下段成丹那山。其間無樂散山支稜成包沙克山,沙沙美山北支稜成無名山一座,崙天山東北支稜成石壁山、苳苳園山、古風山、楓山。石壁山東支稜復成伊蘇剛山,苳苳園山東南支稜成秀巒山,北支稜成卓清山,丹那山東北支稜成馬里旺山、里行山,東南斜面成龜鑑山、學田山。」
  隨著高山登山活動的蓬勃發展,《花蓮縣志》所載的無名山,岳界都已經加以命名區分,主要山峰有新康山稜脈上的連理山西峰(3161公尺)、連理山(3136公尺)新仙山(3124公尺,二等1678號三角點)與新康山(3331公尺,森林三角點)以及布拉克桑山稜脈上的布拉克桑山(約3025公尺)等。

改建後的新崗吊橋 攝影/洪宗佑
改建後的新崗吊橋 攝影/洪宗佑

風貌迥異的兩大支脈與地質岩層

  在地形地貌的表徵上,新康山列的兩大支脈,各自擁有迥異的風貌。布拉克桑山稜脈以極為緩平寬廣的嶺脈,似延長三叉山的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地形或是其下的高山平夷面,一脈坦蕩接布拉克桑山;東伸的新康山稜脈則可能受到造山運動時期,東台片岩山地的擠壓推撞,整座山稜呈現劇烈起伏、嵁巖疊嶂的脊脈,縱走相當費力耗時,是台灣高山中最為難纏的山稜之一。
  參考王鑫著的《玉山國家公園地理地質景觀資源調查報告》,以及從《台灣地質圖》分析;本區新仙山以西的山地,地層均屬於始新世的畢祿山層,岩性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互層,或板岩、千枚岩為主,夾薄層變質岩。新仙山附近則有條狹長帶狀分佈的基性火成岩,是介於枚岩區與結晶石灰岩區之間的特殊地層。新康山則是屬於東台片岩山地的大南澳基盤地層,岩性以結晶石灰岩(大理石)為主,間夾綠色片岩、石英片岩。

瓦拉米山屋 攝影/唐堂尹
瓦拉米山屋 攝影/唐堂尹

兩種不同的行程規劃

  岳界縱走新康山列的行程安排,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新康支脈與布拉克桑山支脈分歧點下的三叉稜下營地為基地,再半重裝到達連理山前的桃源營地,翌日以一天的時間,輕裝往返新康山,再循原路返回三叉稜下營地;另一種行程則是全程重裝,橫貫縱走,並利用新仙山西北稜,下抵八通關越道路,循古道東行經抱崖、瓦拉米從南安遊客中心下山。兩種不同行程的攀登方式,各有所長,本書試以橫貫縱走方式,簡述供岳友參考。

桃源營地 攝影/唐堂尹
桃源營地 攝影/唐堂尹
新康山列 1:70,000 (點選可看大圖)
新康山列 1:70,000 (點選可看大圖)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