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段】塔芬山

【南二段】塔芬山

錐狀圓頂峰
自北南眺,略如金字塔形
西南階地有塔芬池
從高處俯瞰猶若淚汪汪的眼瞳,形態俱美

塔芬山,又稱為達芬山,標高3090公尺,有二等與森林三角點各一顆。山體呈錐狀突起,遠眺略如金字塔形,峰頂淺竹柔茵,四面松林圍繞,形勢清麗秀氣,是座和藹可親,屬於小家碧玉型的山峰。

山名由來與地形演進

  塔芬山的山名由來,源於此山東稜尾端的大分部落。「大分」是布農語,意思為「水蒸氣」,形容溪谷中溫泉冒出的水氣。「大分」音譯可為「塔芬」、「達芬」,或是以台語發音譯為「打訓」,所以塔芬山又可稱為達芬山或是塔分山,而打訓山則被冠在塔芬山正東支稜端的2204公尺峰上,不作塔芬山的別稱。
  塔芬山的北主稜東側,因受塔達芬溪南支源的強烈向源侵蝕作用,形成一片崩落數百公尺的大斷崖地形,從達芬尖山方向望之,在金字塔型玲瓏可愛的山峰基盤底部,好像被偷偷啃噬掉了一大塊,裸露的崩崖與蒼鬱的基座形成強烈的對比。依實際地形的觀察,這片崩壁仍持續營力中,崖頂處處可見崩塌的地層與懸空的植被,縱走的路徑在其間跳躍跨越,險巇異常。從地形的發展史來推演,總有一天,塔達芬溪的向源侵蝕作用,將會把清秀的塔芬山刻蝕成斷崖嶙峋的半面山。

從南大水窟山方向看塔芬山,那片垂落溪底的大崩崖在蒼鬱的山林間,顯得相當突兀。攝影/林一宏
從南大水窟山方向看塔芬山,那片垂落溪底的大崩崖在蒼鬱的山林間,顯得相當突兀。攝影/林一宏

大山的眼睛──塔芬池

  在地形學上,塔芬山的南稜似屬於最高隆起準平原面的殘存地形面,呈東西長條橫向開展,在這緩平的階地上,有兩個草原凹地,雨季時各有一泓清澈的池水;靠東較高的淺窪較小,靠西較低的窪地,面積較大,池水非大旱不涸,這就是岳界習稱的「塔芬池」。水池四周蒼松環繞,波光日影,尤其靜觀池面,松姿倒映,若襯以藍天碧空,一幅空靈超俗的唯美景致,令人心曠神怡,倦懶全消。
  塔芬池,外型如明亮的眼眸。那由於池水深淺與池底土壤顏色,形成如同眼珠與眼白分明的兩圈同心圓造型,唯妙唯肖,像極了高山大地的眼睛,守護監視著過往子民與流逝的雲和月。塔芬明珠在這亙古的山河歲月中,靜體大自然的契合妙締,以脫俗清麗之貌,展現高山湖泊的澄明晶瑩,曾經際遇心神交會的登山者,都會由衷地讚美歌頌。

從玉山主峰俯瞰呈錐狀突出的塔芬山(中)與崇高窵遠的新康山(後方最高峰)  攝影/陳明像
從玉山主峰俯瞰呈錐狀突出的塔芬山(中)與崇高窵遠的新康山(後方最高峰) 攝影/陳明像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