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段】八通關山

【南二段】八通關山

東西橫嶺
雙峰尖聳於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的連結線上,位置特出
八通關古道繞行三面山腰
西麓為著名的八通關草原
地扼進出玉山與南二段的要點

八通關山,標高3335公尺,以尖突的東西兩峰,座落於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連結線上,岳界以東側的最高峰為主山,峭拔的岩峰頂上有顆森林三角點;西鄰隔淺鞍亭亭相對的草原巒頭是為西峰,在其陡峭的西坡山腳下,則為著名的八通關草原。八通關山即以連體的雙錐造型,挺秀於兩大山脈之間,引人惹目。
  從稜脈圖上看八通關山的位置,本山師出秀姑巒山的西南側峰巒,一脈相連西伸,到尾端才隆起突聳八通關雙峰,是屬於中央脊樑山脈南二段的支稜之一。但若從玉山山塊的角度來看,八通關山又似乎是玉山北峰東伸支脈與郡大山列相連的軸點。因為發源於此山西北側的陳有蘭溪,強烈的向源侵蝕作用,蝕穿了玉山群峰與郡大山列相連的嶺脈,如今只能借用隸屬中央山脈的八通關山西緣山坡,勉強將同屬於玉山山塊的玉山群峰與郡大山列,呈藕斷絲連般的聯結在一起。

山名演變與由來

  八通關山的名字,源於居住在阿里山麓的鄒族語Pantounkua音譯而來,原意泛指玉山山塊一帶的地名總稱,玉山最早的山名就稱作「八通關」。清光緒元年,吳光亮總兵開鑿跨越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的「中路」橫貫道路時,就將古道翻過玉山東側嶺脈處,稱之為「八同關」。日據時期,長野義虎循「中路」橫越中央山脈時,則以這個開闊的原野,左邊有玉山聳立,右邊環抱著群山,而北有險峻的斷崖,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險隘,稱之為「八通關」,並寫道當年吳光亮開築道路時,曾在此地以木柱搭建出一個壯麗的關門,因而得名。隨後的大正8年(1919年),日人修築從東埔到樸石閣(玉里)的警備道路,並在清代「八同關」營盤址的上方,設立了規模宏大的八通關高階警官駐在所,也將這條橫斷道路稱為「八通關越道路」。至此,八通關即成為專有地名,指的是位於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接壤處的草原埡口,也就是八通關駐在所位處的地方。

大正8年(1919年)日人修築八通關越道路,隨後即在八通關草原上設立了規模宏大的高階警官駐在所。圖中水泥立柱即是當初駐在所的大門遺蹟。攝影/洪宗佑
大正8年(1919年)日人修築八通關越道路,隨後即在八通關草原上設立了規模宏大的高階警官駐在所。圖中水泥立柱即是當初駐在所的大門遺蹟。攝影/洪宗佑

松針小徑 古道蜿蜒

  聲名響亮的八通關,很快地就成為登山健行的熱門地點,以及攀登玉山及古道沿線高山最佳的前進基地,岳人隨即以地名用作山名,將臨近八通關草原東側的最高山頭,稱為八通關山。越嶺古道環繞在山的西北、西南與東南三面山腹,提供了進出此山最便捷的路線。從位於南腹的古道登山口上攀,約80分鐘步程即可輕鬆地踏上挺銳的八通關山峰頂,一覽玉山山塊與中央山脈南二段諸峰。
  形勢特殊的八通關山,東西兩側各有巍峨大岳夾恃,海拔高度上比玉山主峰及秀姑巒山已陡降達500多公尺,猶如兩側為父母親牽引扶持的小孩。雖然顯得嬌小孺慕,但這裡卻是觀賞玉山群峰與秀姑巒山、烏拉孟山及大水窟山等高峰峻嶺的最佳展望臺。
  由八通關草原循八通關古道東行,寬廣平坦的古道在二葉松純林下蜿蜒迂迴,從山嶺到谷底全是蔥翠的次生植株,料想這段長達數公里的山坡,應該是在數十或數百年之前曾經遭受到火焚劫難。如今,大自然正以其豐韌的生命力縫補癒合曾經撕裂的傷口,並藉由台灣二葉松的次生植被漸漸演替成為台灣鐵杉及冷杉的植被林帶。踩在滿佈枯黃色松針的步道上,鬆軟舒適,松濤輕語,陽光蕩漾,是八通關古道沿線最富詩意的一段。

八通關鞍部草原上的駐在所遺址 攝影/鄭凱文 地點/八通關古道
八通關鞍部草原上的駐在所遺址 攝影/鄭凱文 地點/八通關古道

金門峒斷崖

  另外,八通關鞍部的北側,是一條通谷凹地,谷地的最上緣止於金門峒斷崖的頂端,根據地理學者的研判,這裡以前應該是一條溪谷,後來被陳有蘭溪向源襲奪,才會造成今日有谷無水的地形。根據測量結果,陳有蘭溪的谷頭與其上方的鞍部落差達580公尺,而荖濃溪谷與鞍部落差僅有180公尺,以陳有蘭溪向源侵蝕的能力,總有一天會蝕穿鞍部,襲奪荖濃溪的溪源。尤其是金門峒斷崖不斷地向上崩塌,首先就會波及2928公尺峰,等到向上侵蝕穿越北峰東支稜後,發源於主峰、北峰間的荖濃溪源,即會被陳有蘭溪襲奪,成為陳有蘭溪的最高源頭。聽說再過七、八千年,就可以實現。
  八千年,好像還遠得很,但對地球45億年地史來說,卻僅是彈指之間而已。

金門峒斷崖 攝影/洪宗佑 地點/觀高坪
金門峒斷崖 攝影/洪宗佑 地點/觀高坪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