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博拉斯橫斷】馬西山

【馬博拉斯橫斷】馬西山

山體廣博,頂部崇闊平坦,台灣高山「十崇」之一
展望群山開遠,景致迷人
西南山麓隱有高原盆地,稱「馬布谷」
谷中一色草原,四山環聳,猶若世外桃源

馬西山,標高3448公尺,座落於中央山脈南三段主脊馬利加南山東峰向東南伸出的玉里山支脈上,山體廣博穩重,頂嶺平坦開闊,列名台灣高山「十崇」之一。西南山麓有馬布谷盆地,谷中一色草原,美景靈幻無雙,給了馬西山擁有登高舒懷與空谷尋幽俱美的行程。

猶若世外桃源的馬布谷盆地

  「馬博拉斯橫斷」山旅的步程,在馬利加南山東峰後,捨中央山脈主稜,取東南綿長延伸的玉里山支脈前行。這條崩崖峋嶙的崎嶇支脈在約4公里處,以很像「H」字型紛歧成兩條約略平行縱列的高聳支稜。西側是布干山、阿波蘭山支稜,東側是馬西山、玉里山支脈,中間以一條低迴的橫嶺聯結。馬布谷即隱藏在橫嶺以南,高脊夾恃的谷地上,形勢隱密,草原秀麗,一片安靜祥和的氣氛,如高僧聖哲修身養性的化外仙境。
  馬布谷這個高原盆地因位於馬西山與布干山之間,因而得名。整個谷地呈西北──東南走向,東南開口處是拉庫拉庫溪支源馬戛次託溪的源頭。狹長的盆地,寬約300公尺,綿長約1公里,短竹如茵,軟草輕柔,一條狹狹淺淺的溪溝平舖大理石碎片,襯以碧藍的蒼穹,構築一幅絕美佳妙的圖畫。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興建的馬布谷山屋就座落其間,宿營在此,谷風薰暖,草原緩步,暢快舒爽,宛如天賜幽境。

馬布谷盆地,短竹如茵,軟草輕柔,馬布谷山屋座落其間,登山客在此徜徉在壯闊的山水間,宛若世外桃源。攝影/楊文章
馬布谷盆地,短竹如茵,軟草輕柔,馬布谷山屋座落其間,登山客在此徜徉在壯闊的山水間,宛若世外桃源。攝影/楊文章

操兵場般的崇闊山容與山名由來

  馬西山又名拉戛山、柏南山,皆源於布農族獵人的稱呼。馬西山的山名,是不是援用位於布干山南稜尾端西麓的布農族舊社「馬西桑」而來,不得而知。馬西桑(Mashisan)的布農語意是「山背、山陰」之意,以此社早上曬不到太陽而得名,日據時期曾在此設有馬西桑駐在所,住民以郡社群為主、巒社群佔少數。另外,卓溪村的獵人曾稱馬西山為「搜搜山」,原意不明。馬西山是座崇闊寬廣的大山,緩平的嶺頂約達半個足球場的面積,全是短草淺竹,沒有一顆大樹,形勢比奇萊主山南峰還要單純溫和。林文安形容這片廣大的草原:「宛如操兵場」。
  馬西山的位置已偏離中央山脈主脊5公里餘,海拔高達3448公尺,平頂寬闊,好像是天造的展望平臺。遠眺中央山脈,從南湖大山以南到北大武山、雪山山塊、玉山山塊、奇萊東稜、干卓萬山群、東郡山彙、新康山列以及東部的海岸山脈、花東縱谷、太平洋及近鄰的喀西帕南諸峰,均可收錄眼底,細數群峰,無限暢快。

宛如操兵場般的馬西山頂 攝影/楊文章 地點/馬西山
宛如操兵場般的馬西山頂 攝影/楊文章 地點/馬西山

縣誌裡的描述

  根據《花蓮縣誌》卷四地形篇記載:「馬西山,拔海3429公尺,位于塔比拉山東南稜線中段。峰三角丘狀,脊稜平坦,西北越無名山接塔比拉山,東南連卡西巴南山。南支稜介馬博拉斯溪、馬卡諾溪間,成阿波蘭山及兩座無名山。北支稜稜端改為傾斜面,迄太平溪上游,與烈克泥山,食祿間山相望。西南面向馬博拉斯溪緩斜,其間隆起三座無名山,對太魯那斯山、那那德克山。岩層為結晶石灰岩、石墨片岩、綠泥片岩,土層屬灰棕壤類粘壤土,山之林相為針葉樹闊葉樹混合林。」按卡西巴南山即喀西帕南山,岩層屬於大南澳片岩,岩性屬於變質雜岩,林相應屬於針葉樹林。

芳鄰布干山

  位於馬布谷盆地的西南緣,與馬西山隔谷相對的布干山,標高3335公尺,是馬布谷西倚嶺脈上的最高峰,山嶺寬廣平直,峰頂坦闊,短草淺竹,圓潤秀麗。從馬利加南山東峰遠眺,山容俊美,形勢宜人。布干山的南稜呈三階級級段落,稜脊緩平,綿長10餘公里止於馬霍拉斯溪與拉庫拉庫溪合匯處附近。其中在阿波蘭山(2891公尺)東南有阿波蘭水池,是清代八通關古道經過之地;在馬西桑山(2214公尺)的稜脊北側則有日據時期八通關警備越嶺道通過;布農族的舊址──馬西桑與馬戛次託,則分佈在尾稜靠溪的河岸階地上。整段支脈擁有豐富的地形以及悠遠複雜的歷史淵源,值得岳人專程前往探索與發掘。
  站在布干山靠西突出的大岩上,隔著深邃的馬霍拉斯溪谷,沒有任何高峰阻擋,是縱覽南二段及新康山列諸峰,最佳的瞭望平台。滾滾雲濤,洶湧澎湃,好像浩渺無垠,任由飄盪飛舞,卻又被浮游於四周的仙島阻隔,一種盡在控制之中,胸有成竹的自在,一種置身台灣高山荒野的滿足,盈溢心頭。

馬布谷盆地中的乾溪溝 攝影/林協成
馬布谷盆地中的乾溪溝 攝影/林協成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