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山彙】附篇─九華幽境

九華山  攝影/楊士賢
九華山 攝影/楊士賢

  從東郡山彙斷稜西山北伸的九華山支脈,紆曲綿長約16公里,尾端抵丹大社後止於丹大西溪與丹大東溪的合匯點上,是丹大東、西溪的分水嶺。在地形學上,南段5公里長的平頂山稜,高度介於3000〜3200公尺之間,是屬於最高隆起準平原面;九華山以北支脈,呈階段性遞降,存留2550公尺、2250公尺、1950公尺、1500公尺及1300公尺的平坦面,可以看出地質史的驟變與漫長歲月裡河川刻蝕大地的痕跡。

布農族丹社群的活動獵區

  此段稜脈除紅崖山海拔約3215公尺、紅崖山北峰海拔約3125公尺、九華山標高3139公尺(西臨峰頭九華山西峰海拔約3155公尺)外,其他全為無名山巒。這裡有著廣大的腹地,崇山峻嶺,峭壁深谿,自古即是布農族丹社群的活動獵區。丹大社、哈巴安社、密西可灣社、厚庫厚社、巴羅博社與佟可社,散佈於周邊溪畔台地,過著與大地共舞與溪河共浴以及與世無爭的原野生活。直到日據時期的遷村政策,原住民被迫離開家園,移居外地,家鄉才逐漸荒蕪,成為幽深野境。

  九華幽境有四奇景;九華崩壁、九華瀑布、丹大西溪溪源與九華幽池。九華山雙峰駢立,東西兩峰一線崖壁相連,薄如刀刃,鞍部那顆邢天正64年遇見的枯木,依然屹立,悠遠蒼涼。兩側是山崩地裂的大斷崖,一瀉千里,怵目驚心,陽光下岩面閃爍,益增險巇。陰霾風雨時,朔風凜冽,崖谷悽厲,更為駭人奪魂。

九華崩壁  攝影/楊士賢
九華崩壁 攝影/楊士賢

奇絕壯闊的九華瀑布

  九華瀑布從海拔2800公尺的丹大西溪上源,分七段直瀉到海拔約2450公尺的中游河谷,落差達300餘公尺,形成壯麗磅礡的大瀑布景觀。尤其第一階段陡落近百公尺,白練飛瀑狂奔噴出,聲勢浩大,隔數里依然能聽見隆隆水聲。昭和12年(1937年)8月,千千岩助太郎在「秀姑巒山.丹大山」縱走經過瀑布附近下山到丹大社時,即有聽到飛瀑縱落的撞擊聲,因當時天候下雨,視線不佳,沒有進一步細探。這段奇絕壯闊的瀑布,從丹大林道六分所即可遠眺,若要近觀,從六分所啟程,第三天即可到達瀑底,攀上瀑頂,欣賞丹大西溪鬼斧神工的巨作。
  丹大西溪以九華瀑布為界,下源是崩瀉氾濫的溪谷景觀,上源則是幽靜婉約的老年期溪源景致,兩者感覺迥異萬千。潺潺的流水在巒大杉密蔭下纏綿低迴,豐美的營地,清澈的溪水,靜謐的深潭,好像停留在時間的巨流裡,悠閒蕩漾。再上源草原開闊處,曲流穿梭於支稜之間,蜿蜒柔美,線條優雅,澄明溪流,反射著板岩波光,閃爍躍動,景致怡人,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登頂山巔,或許豪志忘懷,然靜躺溪源谷地,卻能溫潤心懷,淳淳香甜。
  九華池位於紅崖山北峰北緣谷地,碧綠幽靜,遠望如鑲嵌於翠茵地毯上的藍寶石,閃亮動人,如詩如畫,近觀則細草均被水鹿啃噬得相當平整,如高爾夫球場的果嶺短草,形勢優美,是高原上難得一見的天上明珠,仰望蒼穹,悠然莊嚴。九華幽境位處偏僻,得天獨厚,是造物者賜給東郡山彙最寶貴的聖地,僅與有緣者。

九華池  攝影/楊士賢
九華池 攝影/楊士賢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