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卓萬群峰】干卓萬山

【干卓萬群峰】干卓萬山

長嶺如魚鰭,橫出於山群的西北緣
峰頂狹瘦,東有嵯峨岝崿的危崖
全山基盤寬博,形勢崔嵬
雄立於萬大水庫的南方天際上,獨踞一方

干卓萬山,標高3284公尺,座落於山群向西北伸出的支脈上,形成一條馬蹄型山稜與卓社大山接壤,一南一北,爭鋒對峙,是干卓萬群峰裡的兩座山岳龍頭。從霧社方向南眺,山體龐大的干卓萬山,矗立在碧湖南邊層層疊置的山稜後方,巍峨中帶有森嚴的氣象,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

斷崖阻隔的大山

  走近一點來看,干卓萬山的稜脈橫出於山群的西北緣,長嶺如魚鰭,巒頭起伏在狹瘦的山脊之上。東側有嵯峨岝崿的危崖,南緣全是陡峭的急坡,北面則有梳齒狀的短稜斜向十粒溪源頭,僅西稜為階梯狀斷落的長稜,紆曲伸向萬大溪匯入濁水溪的合流處。

  今日,攀登干卓萬山的隊伍,即從萬大部落的親愛國小起攀,前段循著萬大林道繞過富嶺山(卡哈爾山,1581公尺)後,即抵9.1K登山口;中段沿著廢棄的林道迂迴上行,就來到三來稜山(大同山,2396公尺)的東側山腹,進入後段行程。後段為繞行山腹的小徑,途經巨木群、環形營地、獵寮營地,到達十粒溪源的溪底營地宿營。翌日再攀上干卓萬山的西稜,沿稜縱走登頂。

林木森森的十粒溪營地 攝影∕林軍佐 地點∕十粒溪營地
林木森森的十粒溪營地
攝影∕林軍佐 地點∕十粒溪營地

山頂展望開朗無涯

  干卓萬山是一座淺竹稀疏的草原峰頭,有二等1460號三角點,山頂展望開朗無涯:北望雪山山脈諸峰捃集成一個巍峨的地壘山塊,屏障北天;東方隔著向北流的萬大南溪源頭河谷,可瀏覽能高山群秀麗的巒頭和中央山脈北段偉岸崇高的脊樑巨壘;向南則是一脈嶢崎嵁巖的卓社大山拱列前衛,還有窵遠的玉山山塊,亦出露於蒼茫的天際之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環顧之中,攀登的勞累,在這豪壯的山水間,化為無形又燃起了無比的鬥志。

橫出於北三段脊樑之西的干卓萬山塊。圖右最高的草原橫嶺就是干卓萬山,飛雲蓄積的河谷為萬大南溪河谷。 攝影∕林軍佐 地點∕能高山群
橫出於北三段脊樑之西的干卓萬山塊。圖右最高的草原橫嶺就是干卓萬山,飛雲蓄積的河谷為萬大南溪河谷。
攝影∕林軍佐 地點∕能高山群

山名由來與早期登山記錄

  干卓萬山的山名由來,源於此山臨近布農族干卓萬群的祖居地(今曲冰,即萬豐部落)而得名,布農語稱作Kantoban。但從早期的登山記錄發現,干卓萬山一帶,係屬於居住於萬大部落的泰雅族澤敖利亞族(Tseole)萬大群原住民的獵區。這些獵人對山區獵路熟悉,雇請他們當嚮導與揹夫,登頂的成功率最大。

  民國51年的元旦假期,謝永河、蔡景璋、林文安、李明輝、何張明儀、李敏雄、李正雄與黃澄波等8人組成的「干卓萬山‧萬大山」攀登隊伍,因不了解獵區隸屬關係,遂在霧社雇請了6名櫻社(今春陽)原住民為嚮導與揹夫,從萬大社起攀,沿途經過卡哈爾山(富嶺山)、大同山(三來稜山),才於第4天(1月3日)的10時20分,登上干卓萬山頂。本欲繼續往卓社大山前進,但因天候不佳,吹起寒風、下起冰雨,隨行的原住民都躲在樹林裡,畏縮不前,只得放棄計劃。

  謝永河這麼寫道:「干卓萬山與卓社大山,兩山背稜成為馬蹄型稜線,雙邊雪崖深削,稜上尖銳狹窄,偏巧寒風冰雨齊來。我們剛抵背稜中途,回看山胞躲在樹林裡,畏縮不前,老蔡回去勸他們前進,老林也好言如對孩子說一般,始終無濟於事,我們不得不在此懸崖勒馬,同意向後轉時,再三再四以淚眼仰望灰雲中的卓社大山雪景。」本來,如循原路返回,頂多兩天就返抵霧社,但隨行的原住民卻說有捷徑可以下山,不料這一去,竟又花了他們三天的時間,才於1月6日19點天黑後走到萬大部落。他們從出發到返回台北,共計花了9天的時間,才完成了干卓萬山的光復後首登任務,真是遙遠的山啊!

從干卓萬山頂俯瞰萬大水庫 攝影∕范揚茂 地點∕干卓萬山
從干卓萬山頂俯瞰萬大水庫
攝影∕范揚茂 地點∕干卓萬山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