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山彙】附篇─斷稜驚魂

斷稜東、西山之間的「地獄谷」崩壁  攝影/洪宗佑 地點/紅崖山稜線
斷稜東、西山之間的「地獄谷」崩壁 攝影/洪宗佑 地點/紅崖山稜線

  民國58年7月11日,邢天正、丁同三與原住民田金石、張登德等4人,從玉里中平林道入山,登喀西帕南山盤旋中央山脈丹大諸峰,在經過12天艱苦的行程後,於23日9時40分登頂斷稜東山,驚見東山西脊石刃嵯峨,西山東脊斷稜絕壁,形成一片橫亙兩公里,垂直高達二百公尺的斷崖崩谷。

  邢天正對當時情境有如是的描述:「頂上也到處塌陷,土質都是軟綿綿的,沒有一些黏性,踏上去就像剛堆的灰砂一樣,軟軟地陷到腳面。我看原住民和丁同三都在後面發愣,呆呆地站在頂上不走,不解何故。我轉向前面一看,幾乎一下子把我嚇傻了,啊!前面的稜脊斷了,大斷崖!大斷崖!好大的斷崖!我跑遍台灣全省的高山,沒見過這麼廣大的斷崖,稜脊整個垂直地切斷了。」

台大李明珠墜崖事件

  民國74年8月21日,台灣大學登山社賴明佑、李守謙、李明珠等一行5人,從八通關古道入山,經觀高回走郡大林道到45.3K無雙山登山口,縱走丹大橫斷諸峰。29日在經過8天風雨與陰霾天候的考驗後,準備橫渡斷稜崩脊,個子嬌小的李明珠在距離鞍部最後一步的岩壁下,不幸踏空墜落到斷稜北側崩谷。賴明佑對當天行程有如是的記載:「八月二十九日一早上裡門山、斷稜西山,接下來就是斷魂稜。

  斷魂稜及丹大斷崖是這次勘察的兩個困難地形,輕裝探看,最大的困難是岩質鬆碎,任何岩石都不能絕對信任,另一困難是大背包影響平衡,會卡到、撞到。剛開始3M的下降落差,選擇由稜線北側岩面下降。固定點在上方8M一棵較粗香青,由於受力方向問題,採用輕裝無確保下攀,可抓繩支持,由下方人指導踏足點。架繩、攀爬、吊背包,花了半小時。緊接著一段二十多公尺碎崩岩稜,十多分鐘就可通過。此後沿碎石稜下坡直到鞍部,好走而無危險。到鞍部前的最後一步,是一M多一點的岩面落差。呂博文及珠珠背著背包下攀,呂博文小摔到南側沒事,珠珠摔落北側谷霧中。這時約九點四十分……。」

  李明珠不幸墜落斷崖後,賴明佑一行展開積極營救行動,但因繩索不夠長,無法下降崖底找尋,於是派人下山求救。後因諸多因素,遲至9月8日,出事後的第10天,救援隊伍始到達現場,李守謙指引原住民下降崩谷,於瀑布下找到了已成半掩埋狀的李明珠。
  台大斷稜事件,讓所有愛山人為之鼻酸,讓家人親友為之心碎,也讓岳界重新認識斷稜崩谷的險巇與驚魂。

山名由來與橫越路線

  邢天正當初對這個大坍方地形,以東距義西請馬至山很近,遂將她叫做「義西大斷崖」,而將斷崖東側的山峰,稱為「斷稜東山」,斷崖西側的山峰,稱為「斷稜西山」。民國64年7月,邢天正等人在完成九華山、紅崖山首登記錄之時,詳細地觀察此一大斷崖,並描述:「……上起山頂,下達深谷,崩崖峭壁,一片赭紅。全崖橫亙數公里,谷中景色悽涼,可名『地獄谷』,為一特殊地形區域。」
  縱走斷稜東、西山的山徑,應循斷稜崩崖的南面繞道崖底,再橫切石壁肋稜,直攀上斷稜西山的西稜,與58年邢天正採行的方向及路線相同。當年老前輩們的正確抉擇與果斷,成就了如今這條繞道斷稜,免於驚魂涉險的南迴路徑。

腰繞過斷稜東、西山  攝影/郭英豪
腰繞過斷稜東、西山 攝影/郭英豪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