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段】甘薯峰

【北二段】甘薯峰

山脊如彎弓,弓背向東,形似弦月
山頂東凸接連主脊
全山皆由茂密的鐵杉箭竹林盤踞
穿行費時

甘薯峰位於中央尖山到無明山之間的主脊中點,標高3158公尺,比中央尖山矮了547公尺,比無明山少了293公尺,甘薯峰就在這兩座既高且峻的威赫大山夾恃下,顯得嬌小而不起眼。若不是擁有「百岳」的頭銜,相信大多數的登山者,大概會不認識這座山。

山名由來與首登記錄

  民國56年9月底,邢天正在畢祿山與同行的丁同三、林錫鯨辭別後,繼續與原住民葉雙喜、鍾古昌循著北二段主脊北上,10月1日來到中央尖山西峰前的3156公尺峰,創下了此峰的光復後首登記錄。當時邢老還不知道這座擁有三等6362號三角點的山峰叫做甘薯峰,下山之後才從王雲卿編纂的《台灣山岳一覽表》中,查到編號099標高3156.14公尺的山峰,應該就是指這座山。不過王雲卿卻將此山標示為「甘蔗峰山」,應該正名為「甘薯峰」,位置則修正為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與花蓮縣秀林鄉分界的中央山脈主脊上。

  甘薯峰還有一個山名「中央南山」,係取其位於中央尖山南稜的山峰之意。不過就其相關位置而論,甘薯峰是在中央尖山的西南方,且山形平緩並不尖峭,「中央南山」的名稱,實在有些牽強,不切合實際。倒是站在甘薯峰頂,可以從箭竹與樹梢空隙間,仰望這座尖塔形的巨峰,令人有逼迫之感,尤其是其西稜這段高逾四百公尺的大崩塌陡坡,如刃的岩脊迫在眼前,極為震撼。這段巉巖險惡的稜線,岳界以其走在上面就好像走在死亡邊上一樣地驚險、一樣地恐懼,遂將其稱為「死亡稜線」。

甘薯峰頂近看中央尖山 攝影∕吳學陞
甘薯峰頂近看中央尖山
攝影∕吳學陞

一段未完成的旅程

  民國78年10月中旬,當時已完成「百岳」攀登的登山好手黃新華,27歲,計劃單獨一人縱走中央山脈主脊,預定以37天時間走完全程。他從10月12日自南湖啟程後,原定21日到達大禹嶺進行補給,並向留守人員和家裡連絡,但過了這段時間卻毫無消息,也沒有登山隊伍在山上碰到過這號人物。

  一直到11月19日,也就是原定他要從藤枝下山的後一天,他的哥哥黃新建及光武工專的校友施三琦,才到畢祿山一帶尋找,但並無結果。11月23日,民生報揭露這個消息後,南區與北區的山難互助中心與各界熱心的山友,才陸續趕往北二段搜索。12月初,搜索隊即在死亡稜線南壁路線的懸崖下,發現了黃新華的屍體。一位登山好手就這樣長眠於險峻的山稜上,令人不勝噓唏!

  黃新華的墜崖事件,暴露了登山獨行,尤其是獨自縱走長程山稜,是一件極度危險的行動。除了體力、經驗、裝備外,對危險地形的應變能力、後勤補給與聯絡動員計劃,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險阻隔的山峰

  雖然甘薯峰與中央尖山的直線距離僅有3.5公里,但是因為連接的主稜上有著難以渡越的天險──「死亡稜線斷崖」,讓岳界熱門的「南湖.中央尖縱走」行程,步履都僅止於中央尖山,即折返循中央尖溪下山,很少有人再往南繼續縱走,甘薯峰即因這段巉巖險崖的阻撓,成為台灣高山中較為冷門的一座山峰。

  直到七○年代,原以「五岳」、「三尖」為主要目標的登山活動,因「台灣百岳」的興起,躍進為「競逐百岳」的蓬勃發展期。登山人口的急遽竄昇,再加上新途徑的開闢,讓名列百岳第82的甘薯峰,成為縱走北二段時,必登的一座百岳山峰。攀登的途徑是從傳統路線上的甘薯南峰輕裝往返,穿過茂密的鐵杉箭竹林,約莫2小時後,即可登頂。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