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稜脈】火石山

【大雪山稜脈】火石山

巒尖峭聳,峰頭突出
頂上為風化成褐色的砂岩與近黑色的頁岩互層
好像是一座歷經火焚後的山峰,故名

曲折迂迴的大雪山稜脈,在火石山稜脊以倒“V”字型尖銳轉折,拔高150公尺的峰頂即在折點處,頂上有兩個小巒頭,東側小丘為鐵杉林所覆蓋,西側小丘裸露出風化成褐色的砂岩與近黑色的頁岩互層,散發出異樣的色彩,好像山頂曾被火焚,又像遠古火山的遺跡,火石山的三等6613號三角點就埋在這座小巒頭上,恰如實景,讓人印象深刻。

  根據登山界耆老楊南郡先生對本區山名的考證云: 「本段每一座高山都有泰雅族原名,列舉如下:弓水山,Kabowaran(卡博瓦郎);大南山Tanan(塔浪);火石山,Tonnofkoware(冬諾夫可瓦列)。各峰的中文譯名不完全是譯音,或釋意的,自光復後沿用迄今。另外博可爾山也是源於泰雅語Babo Bokol。」在謝文誠編纂的《台灣百岳全集》中,記載當地的原住民稱火石山為「托諾夫拓灣」應該與楊南郡考證的Tonnofkoware(冬諾夫可瓦列)同源,只是譯音的些許差別。

光復後首登記錄

  民國54年6月,邢天正丁同三、黃金旺、彭榮芳一行4人從雪山縱走大雪山稜脈,經翠池之後一路下坡,穿過玉山圓柏林與箭竹林,再沿稜輕鬆登上博可爾山後,宿營於火石山下的水源處,翌日清晨完成火石山的光復後首登記錄,隨後再沿稜縱走經大南山到達弓水山,在弓水山南腹才接到林業勘察道。隨後,大雪山林業公司續闢「林業調查小徑」,從弓水山往火石山、博可爾山延伸,今日攀登博可爾山、火石山、大南山與弓水山的途徑,全都是利用這條勘察道進出,再從勘察道上輕裝往返各山峰,行程輕鬆了許多。

  火石山下營地在濃蔭的森林箭竹林中,水源就在旁側的溝澗中,在此輕裝往返火石山,上行約需40分鐘,回程則僅需25分鐘。由營地到翠池,還有一段長長的山徑要走,前段仍是箭竹密林,但見越行越開朗,待接上博可爾山東南坡的短草原地形後,之字上坡經博可爾山登山口,在此輕裝往返博可爾山,途徑不甚明顯,大致沿稜上攀,途中仰望雪山地壘,氣勢偉岸威嚴。

  告別博可爾山下草原後,一路緩斜上昇,行行復行行,玉山圓柏相繼出現,到下翠池已是純美的古柏蒼林。從下翠池到翠池,步徑在優美壯觀的玉山圓柏純林下穿行,在翠池前有段之字坡,要注意正確路跡,就在您讚嘆這片造物神蹟之際,翠池就在眼前。

【大雪山稜脈】火石山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