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佳陽大山稜脈】志佳陽大山

【志佳陽大山稜脈】志佳陽大山

稜脊寬闊,淺竹和緩
有二峰,高度遞減
基點在東南坡小巒上
山腰有瓢簞池

志佳陽大山因Sikayo社(志佳陽,今環山部落)而得名。大約在二、三百年前,泰雅亞族賽考列克族群中的馬立巴群,從北港溪上游的原居地馬立巴(今仁愛鄉力行村望洋部落)向北遷移到大甲溪上游谷地定居之後,志佳陽社即以溪中盛產魚類(台灣鱒、櫻花鉤吻鮭)及擁有廣大的獵場,而成為泰雅族最重要的聚落之一。泰雅語Sikayo,意為「鹿多、老人飽食鹿腸」,就是指這裡物產豐富,野生動物飛躍,獵物不虞匱乏。

昔日泰雅族人的獵場

  志佳陽大山以西北——東南向橫屏的長嶺,座落於環山部落(行政區隸屬台中市和平區平等里)西北隔溪對岸的層巒之上,從部落方向仰望,略呈三角狀的高峻峰巒,聳立天際,擋住了直視雪山的視野,是最臨近部落的三千公尺級大山,終日守護著山下的子民;而周邊廣大的山域,便成為泰雅人游移狩獵的維生之地。來到山頂,則見稜嶺寬闊,板岩山稜上長滿了箭竹,草原迤邐平舖,秀逸盎然。橫嶺上有兩座巒頭隆起,最高頂偏向西北,基點則在東南稍低的小巒邊側,展望甚佳。

  著名的瓢簞池,就位於基點峰東南側的草原坡上,集水區係由主稜線的斜坡與肩狀稜夾抱的長形谷地形成,一泓清池靜躺在青翠的草原間,形勢優美。站在主稜的斜坡高處俯瞰,在水池的南端緊連著一個長橢圓形的漥地,雨季時,池水滿盈形成兩池串連,狀如葫蘆水瓢,所以日據時期即有「瓢簞池」之稱。

池畔興建瓢簞山莊

  瓢簞池因恰處志佳陽大山稜脈的中途位置,成為岳人縱走志佳陽大山與雪山時,最佳的宿營點和水源供應地。民國59年1月2日,台灣省山岳協會即在池畔興建了一幢瓢簞山莊,隨後攀登百岳的風氣興起,帶動了整個登山活動的蓬勃發展,瓢簞山莊便在超負荷的使用率與生態環保觀念的缺乏下,累積了眾多登山隊伍遺留下來的垃圾,嚴重地污染了瓢簞池的水質。昔日清新澄澈的池水,漸而變成深褐色的水塘,面積也漸次萎縮。

  到了80年代,池水更出現乾涸現象,或許這是自然演替的過程之一,但是親睹池畔周遭的環境,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是登山者在暴殄天物,不知愛惜自然,而加速了瓢簞池的淤積。時至今日,瓢簞池已成看天池,再也不復見昔日一池清淺的模樣。

  志佳陽沿線的景觀,除了峰頂綿延的草原與瓢簞池外,還有司界蘭溪的溪谷之美、賽良久(賽蘭洒、泰雅語稱為Syurijek,昔日志佳陽社的大獵場,有水池,今已乾涸)的山麓階松林景致和雪山南峰的冷杉森林,以及仰望雪山東南壁的大崩谷景觀,都是難能可貴的大自然造化傑作。在攀登的過程裡,走得越慢,看得越多,收穫自然豐美。

【志佳陽大山稜脈】志佳陽大山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