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段】南雙頭山

【南二段】南雙頭山

雙峰並峙
與北方的轆轆山孿生山容,遙相呼應
中央山脈主脊在此向東彎繞
環抱著拉庫音溪上游谷地

南雙頭山,標高3356公尺,東臨500公尺處復突聳一峰,海拔約3345公尺。全山呈雙峰並峙姿態,與北邊轆轆山的孿生山容,隔著闊闊斯溪源頭,遙相呼應,競秀爭輝。南雙頭山或許即因位於轆轆雙峰之南而得名。

雙峰駢立的南雙頭山

  南雙頭山昔日因地形圖上標示的獨立標高點,紛歧雜錯,出現多種不同的山容描述,有云「雙峰駢立」,有云「三峰並列」。就實際地形觀察,此山西北隆起於雲峰東峰東鞍,東南斜降到3054公尺峰北鞍,主脊稜脈在此間扭轉曲折,突聳東西兩峰;靠西山峰較為峭瘦,靠東山峰龐大威儀,兩峰相隔約80公尺淺鞍,共組成一座基盤闊達的山嶺。岳界一般以縱走路徑跨越的西側山頭為南雙頭山,東側寬廣的山峰則乏人問津。而所謂的「三峰並列」係指在東側寬嶺的東北脊上,有座肩狀突起的3335公尺峰,唯此峰已嫌嬌小,只能算是東峰旁的小巒頭而已,實在無法與東、西兩峰相提並論。

澄光灑落在南雙頭山的大草原坡上,登山隊伍迎著朝陽朝向山巔邁進。攝影/林協成 地點/南雙頭山南坡
澄光灑落在南雙頭山的大草原坡上,登山隊伍迎著朝陽朝向山巔邁進。攝影/林協成 地點/南雙頭山南坡

遺落在草原上的孤石景觀

  在地形學上,南雙頭山也擁有明顯的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地形,環繞在雙峰四周的嶺脈,都殘留有寬闊緩斜的平坦面。在地質的表徵上,在南雙頭山東南支稜,縱走路徑經過的寬廣嶺脈中,沿途可見巨大的變質砂岩孤石,兀立於四周由板岩風化的淺竹草原上。這些質性堅硬的岩塊,如同古文明的巨石遺跡,散佈林立,將單調的草原景色,點綴得多采多姿,又富神秘與莊嚴的氛圍。

濯足拉庫音溪

  中央山脈南二段主脊在南雙頭山後,向東折轉迂曲迴旋,形成一個大包圍的地形,脊樑綿延長約10公里後,復於三叉山繼續轉向西南延伸。在這個三面環繞主脊稜脈的谷地裡,孕育出荖濃溪的大支流拉庫音溪,並鐫刻出清幽深閑的高山溪源景觀,溪水淙淙,登山者在此必須脫鞋涉水渡溪,體驗濯足拉庫音溪清冽冰涼的沁骨快感。

最美的溪源景觀

  在地形學上,中央山脈南雙頭山以南,到三叉山這段寬闊的嶺脈,是屬於舊地質年代的準平原面地形,後經造山運動抬升隆起,拉庫音溪向源逐漸蝕進高原。經過漫長歲月的雕塑刻鏤,溪流向源侵蝕的營造力,漸漸衰弱,河川發育進入老年期,形成現今寬谷緩平的溪源景觀。那呈自由曲流蜿蜒穿梭在肋稜之間的河道,潺潺淙淙,景致祥和寧靜,是群山峻嶺中最難得的天造地景。尤其拉庫音溪水量充沛,從高處俯瞰,清水縈帶,豐美富足,是南二段沿途風光中,最具特色的一處。
  河川發育的演進過程,根據愛因斯坦的研究,河流在進入老年期時,會有一種走出更多環形路徑的傾向,因為曲流會造成外側水流加快,增加對河岸的侵蝕能力,產生更為劇烈的彎曲,直到當河流的長度與直線距離的比值接近圓周率π時,才會終止這一現象。英國劍橋大學地球科學家漢斯亨利克‧斯多勒姆教授也曾經計算過,一條發育完成,不受人類干擾的河流,從源頭到出海口之間的流長與直線相比,其平均值只比3略大了點。在奧妙的大自然裡,一切的演進與過程,均遵循著某種的自然法則,代代遞演,充滿秩序與和諧之美。

登山者溫馨的驛站——拉庫音溪山屋 攝影/范揚茂
登山者溫馨的驛站——拉庫音溪山屋 攝影/范揚茂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