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群峰】南玉山

【玉山群峰】南玉山

草原淺丘狀山巒
山勢北緩南峭
西臨陡崖,東坡緩斜
標準的單面山地形

玉山地壘脊樑在南峰三叉點處分岔,向東昂起峰頭杈枒如龍首的南峰,向西南則伸出緩斜綿長的南玉山稜脈。南玉山,標高3383公尺,即是這條稜脈尾端最後一座海拔三千公尺的名山,山頂有顆1685號的二等三角點。

  南玉山是座典型的單面山,西面是陡峭的危崖;東半部則是綠草如茵的箭竹草坡,與玉山其它諸峰的裸岩險惡形成明顯對比。這面綿延數里的緩斜草坡,清新郁秀,尤其是清晨朝露在澄光斜陽中,晶瑩閃爍,迤邐悠遠,是最動人的景觀。

  攀登南玉山的途徑,從圓峰營地出發後,初循南稜前行,到三叉峰北坡下的碎石坡前,應取右側向西橫切的山徑斜行,在三叉峰的西主稜越嶺南下,接上繞行玉山小南山南腰的小徑,直抵位於小南山最高峰南緣的草原登山口,再回登小南山峰頂,最為省事。往南玉山的山徑則續循稜脈轉折繞行,約2公里的漫長步程後,草原平頂山稜的南緣尾端微高處,就是南玉山,淺丘狀的山巒上,一邊是森林,一邊是箭竹草坡。

令人混淆的山名

  玉山小南山與南玉山這兩座同屬於「玉山十一峰」中的山峰,因位處同一條稜脈上,從三叉峰稜上眺望,常令登山人為之混淆:通常是把小南山看作南玉山,而把臨近三叉峰的最高岩峰當作小南山,不知道南玉山還遠在大草原帶的最後方。

  昭和6年(1931年)8月27日,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與新高駐在所的警官真瀨垣丑丙,以及布農族揹夫馬其里,從玉山主峰欲循南稜來踏查南峰以南這段除原住民以外,前人足跡未曾到過的山稜,他們在登頂玉山南峰之後,返抵三叉峰朝向南玉山出發,並於11時35分登頂南玉山。但根據鹿野博士在《山、雲與蕃人》一書中的描述,鹿野登臨的山其實是我們現稱的「玉山小南山」,並不是「南玉山」。

  光復後第一支造訪南玉山稜線的隊伍是在民國54年11月中旬,由邢天正與原住民全日南從排雲山莊出發,先登玉山南峰後返回三叉峰,再跨越一段險峭如鋸的岩峰瘦脊,於午后13時35分才攀抵小南山頂,15時20分來到南玉山坡下,即取水露營。翌日(16日)清晨6點半,踏上草原淺丘狀的巒頭,完成了南玉山的光復後首登任務。下山則循西稜陡降,穿過一段箭竹林後即接上了楠溪林道,傍晚時分就走到塔塔加鞍部,前輩的腳程真是快速。

從塔關山遠眺綿長的南玉山稜脈; (左)南玉山、(中)玉山小南山、(右)玉山與南峰、(前)玉穗山。 攝影∕多陽 地點∕塔關山
從塔關山遠眺綿長的南玉山稜脈;
(左)南玉山、(中)玉山小南山、(右)玉山與南峰、(前)玉穗山。
攝影∕多陽 地點∕塔關山

標準的單面山地形

  位於南峰三叉稜到南玉山稜脈中點位置上的玉山小南山,標高3582公尺,比南玉山高出199公尺,山頂由三個鋸齒巒頭組成,一面是緩斜的大草坡,另一面則是斷崖峭壁,山體相當奇特。日據後期又稱為「南山西峰」,意指玉山南峰的西峰。小南山這種一山的兩面,半部是緩斜的草坡,半部是巉岩峭豎的崩崖,景觀相去千里的地形構造,在地形學上稱為「單面山地形」。東南的傾斜面草坡,屬於實際上的地層面,受到造山運動的推擠,斜立於地表,斷崖面則是地層斜插斷裂所造成的陡崖,稱為「反插坡」。

  單面山地形的植被生長,也因土壤層的厚薄,形成完全不同的植被類型。「傾斜坡」的地層面因土壤流失,土層薄,立地條件不佳,所以喬木不生,被耐貧瘠的玉山箭竹佔據,形成草坡帶。草坡帶的下緣,土壤層堆積處,則可見冷杉或鐵杉漸次長成。「反插坡」的一面,除上半部仍為裸岩崩崖外,崖下因為上部地層面崩落分解的土壤,分層堆疊累積,樹木即在此立足生根,形成陡崖與蒼鬱植被互層的景觀。

  玉山山脈在南玉山以南,繼續綿長伸展,較著名的山峰有廣東丸山(2418公尺)、錢頭雁山(2810公尺,森林三角點)、魔界碗山(2862公尺,三等7529號三角點)與南面山(2828公尺,二等1682號三角點)等。

玉山小南山的單面山地形 攝影∕多陽 地點∕圓峰附近
玉山小南山的單面山地形
攝影∕多陽 地點∕圓峰附近
【玉山群峰】南玉山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