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俯瞰圖》複刻手卷
臺灣百岳全集書摘

大武地壘之北大武山篇

臺灣百岳全集 臺灣百岳全集 臺灣百岳全集

本篇摘自《臺灣百岳全集》三巨冊第三輯:中央山脈南段僅供讀友快速瀏覽,完整內容、行程及相關地圖,請參閱「經典百岳系列」、《高山百岳地形圖》

大武地壘摘要

百岳北大武山篇:以雲海、鐵杉聞名岳界
以雲海、鐵杉聞名的北大武山第254-255頁
以龐大巍峩的身軀,屹立在台灣南疆北大武山是台灣高山「五嶽」,屏東子民的「聖山」。安排行程,領略大山之美、雲海之闊與鐵杉之優雅走得越慢、看的越多,回憶更久遠。 

祖靈聖地 巍巍聖山

大武地壘,地勢高峻,北大武山更以掀天拔地之姿,突聳在地壘頂脊的中段,巍峨超群,氣概恢宏,雄踞在台灣南端疆域,為台灣高山「五嶽」之一。由屏東平原或南部海面,均可仰望其魁偉黝黑的身影,屏嶂東方天際。散居在大武周邊的排灣族與魯凱族原住民,皆視之為靈山,是祖先靈魂歸宿的所在,具有不可侵犯的神聖地位,也是部族朝拜與信仰的中心。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從位於日湯真山東鞍的登山口啟始,步徑先沿稜上攀一小段後,腰繞過1894公尺峰(西大武山)到達越嶺鞍部;隨後步徑在稜線北緣向東攀昇兩段陡坡後,即岔往檜谷山莊。由林務局管理的檜谷山莊,是攀登北大武山最佳的前進基地,山莊內有通舖,約可宿 60 人,外頭樹林內也有平坦的營地;山莊旁則有洗手台,下方有沖水式廁所,整體環境維持得還不錯,假日時山莊與營地常常客滿,是南部熱門的登山健行處所。

北大武山篇摘要

刊頭一目瞭然、攀登史摘自第262-263頁 景觀介紹與墨客頌贊摘自第264-265頁
百岳北大武山篇:刊頭一目瞭然、攀登史 百岳北大武山篇:景觀介紹與墨客頌贊

最早的登山探險記錄

明治 42 年(1909年) 11月,日人野呂寧一行從西麓(舊平和)登頂大武山,留下首登記錄;民國 44 年元旦,林文安、李明輝、蔡景璋、王燈火、李榮顯、黃共芳、簡進添、劉彩勤等 8 人與佳平分駐所蔡巡官兩人,以及原住民 13 人,總共 23 人的龐大隊伍,從佳平村出發,經泰武村,循日治時期的攀登步道直抵檜谷紮營,並於 1 月 3 日登上大武山頂,完成光復後首登記錄。

另外,此次隨行的原住民們,在大武山絕頂之前的大武祠時,即因害怕觸怒山神,都不敢繼續前進,後經隨行的巡官鼓舞及勸誘,才有兩位年輕的原住民,隨林文安等一同登頂。

文人墨客頌贊稱揚的大山

自古山岳即為文人墨客頌贊稱揚,大武山自不例外,除得台灣「五嶽」之名,林文安在首登時即以「巍峨崢嶸的大武山」之名發表。邢天正則有「嶙峋崱山刀 石骨攢尖 三方觀海 一臂擎天 南台主嶽 獨峙雄瞻」的佳妙詞句,將大武山的容貌及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陳世空在《山海大觀大武山》中,對大武山的壯美有諸多著墨,他說:「大武山的無雙美景,首推『落日晚照』。當天宇晴朗時,站在絕頂上雄視三千公尺底下的巴士海峽、台灣海峽以及太平洋,欣賞落日晚照,當真是山空天入海,大地歸虛無!......。美,到了難以描繪的程度,大約就是最終極的美了」。

豐繁多樣的生態秘境摘自第266-267頁 大武山成年禮介紹摘自第268-269頁
百岳北大武山篇:豐繁多樣的生態秘境 百岳北大武山篇:大武山成年禮介紹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偉峻的大武山除了擁有天成的雲海、鐵杉、紅檜與壯麗的山容外,蘊藏在原始植被內的各種林相、植物與動物等,更是豐盛茂盛。民國 77 年 1 月 13 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在專家學者、保育團體與當地衛道人士,引領企盼中公告成立。保留區範圍從大浦山、知本主山、霧頭山、大武山、南大武山、衣丁山到姑子崙山的中央山脈主脊向東傾斜的山麓地帶所構成,總面積為 470 平方公里,是台灣最大的自然保留區。

為保護區內一切自然資源,另設了 214 平方公里的緩衝區,納入了中央山脈主脊西側的高山溪源區。從大武山登山口開始,即進入緩衝區範圍,為使大武山豐富的自然資產,得以永續保存與運用,造訪者必須疼惜每一寸土地,生生世世,為自然保育克盡職責。

母親的山 大武山成年禮活動

在人文情感上,自古以來,魯凱族與排灣族人皆視其為聖山,而屏東平原上的人們則以之為「母親的山」。值此《愛台灣、護鄉土》思潮澎湃之際,屏東的保育與文史工作團體也結合了縣政府,一齊推動屏東縣年輕學子的「大武山成年禮」活動。最後,引述排灣原住民歌手胡德夫創作的「大武山美麗的媽媽」,歌頌這座迄立在中央山脈主脊最南端的三千公尺級大山:

  • 哎呀~~大武山是美麗的媽媽
  • 哎呀~~流呀流著啊 滋潤我的甘泉
  • 你使我的聲音更美,心裡更恬靜......
  • 哎呀~~大武山是美麗的媽媽
  • 流呀~~流傳著古老的傳說
  • 你使我眼睛更亮,心裡更勇敢。

大武地壘 登山行程安排

  • 第一天/屏東(麟洛)交流道→泰武(佳平村)→泰武新村→登山口→越嶺鞍部→展望點→岔路→檜谷山莊
  • 第二天/檜谷山莊→大武神木→最後水源→稜線→大武祠→大武山→原路返回檜谷山莊
  • 第三天/檜谷山莊→登山口→泰武新村→屏東(賦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