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群峰】玉山前峰

【玉山群峰】玉山前峰

東西橫嶺
南北坡陡瘦頂
西臨塔塔加鞍部
是玉山群峰的前衛山峰
從玉山道上仰望
淺竹白石相間的俊俏山容
形勢優雅

玉山前峰也稱作前山,是玉山西稜尾端微凸的前衛峰巒。從塔塔加方向仰望玉山主峰,第一段緩起伏面上的草坡山頭,就是玉山前峰,在偉岸崇高的玉山背景下,顯得嬌小無奇;從玉山山道西峰山腹回望,淺草白石相間的俊俏山容,是玉山前峰最美的容顏。

  從塔塔加啟程的玉山山道,在玉山前峰西稜南腹蜿蜒爬昇,經孟祿亭後便來到前山的南腰,里程的2.7K處即是登山口。在此輕裝開爬,陡直的山徑在箭竹林中攀昇,800公尺的步程距離,要花約70分鐘,才能登上長滿玉山杜鵑與短箭竹的峰頂,有一顆編號359的內補點。呈東西橫嶺的玉山前峰,南北坡面陡峭,頂脊狹瘦,展望除東側受阻於高亢的西峰與主峰山嶺外,北、西、南三面視野甚佳。

最早的足跡與登山記錄

  明治33年(1900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從嘉義出發,循八掌溪谷地上行到流朥社(今石卓、樂野),再循曾文溪上源谷地往達邦社、知母朥社(今特富野)到Yabuguyana部落(據鄒族學者浦忠成教授說,應該是指今扒沙娜)。

  特富野、扒沙娜已經是鄒族最遠的部落,再上去就沒有原住民居住了,鳥居龍藏在扒沙娜望見突出雲表的新高山,遂興起攀登的意念,於是即與同行翻譯森鞆次郎(即森丑之助,號丙牛)、池畑要之進(嘉義辨務署第三課主記)、劉闊(公田庄漢人),以及七名原住民嚮導,合計11人,從部落出發,沿著獵路(今特富野古道)往東水山(水山)、石山、鹿林山方向邁進,並在塔塔加鞍部附近露宿了一夜,再循玉山西稜東行,10日翻越前山、西山到達今排雲山莊附近的箭竹林中,又露宿了一夜。

  4月11日,天氣晴朗,鳥居龍藏一行終於攀上被白雪覆蓋的玉山山頂,揭開了玉山的確有雪之謎。根據鳥居的描述,沿途全是沒有獵寮的蠻荒之地,是獵人未曾到過的山區,而且一路缺水,直到爬上前峰的山坳處,才發現積有殘雪,煮了一頓小米飯,吃飽後突然有種起死回生的感覺。

  在鳥居博士循西稜攀上玉山主峰之前,玉山的登山記錄都是從陳有蘭溪方向,沿清代的八通關古道入山,再從八通關草原荖濃溪上源直攀最高峰頂,前人的記錄雖都宣稱登上了玉山主峰,但從登山記錄上來看,卻存在有若干的疑問?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一行,是在積雪中叩關,在冰雪覆蓋的絕頂也實在無法找到前人遺留在山頂的信物,鳥居雖然沒有宣稱他是第一位登上新高山的人,不過森丑之助在昭和元年(1926年),最後一次登頂玉山時,曾立了一個牌示,宣稱他與鳥居龍藏是最早登上新高山主峰者。

玉山山道的開拓史

  鳥居氏一行循西稜登頂玉山主峰之後,開始有人循相同路線登上新高山。至此,攀登玉山的途徑便有了兩條不同的路線;或從陳有蘭溪經八通關上山,或從阿里山循西稜縱走登頂。

  直到昭和元年(1926年)9月,日人為推動登山活動並藉此繁榮阿里山地區,遂由台南州派員開闢了一條循阿里山森林鐵道,經兒玉鞍部(今自忠)翻越鹿林山到達塔塔加鞍部,循西稜攀上前山、西山到達主峰南稜,再直上峰頂的玉山新步道;沿途並建造了鹿林山莊、前山避難所與新高下駐在所等山屋。此舉使得從阿里山到主峰的行程由19小時縮減到只需9小時,即能成功登頂,讓新高山的登峰活動一躍成為熱門的路線,登頂的人數也由1921年的27人驟增到1926年的563人,新途徑經過的玉山前峰,自然也熱絡起來。

  光復後,攀登玉山的途徑業經林務局多次整修與重新闢建,將原來循稜線的步徑,下移到繞經前山與西山的南腹,並改建新高下駐在所為排雲山莊,台灣第一高峰的登山途徑,再次變革,並更臻完善。民國53年11月22日,邢天正與沈世哲和原住民伍勝美,利用新的玉山山道經孟祿斷崖之後,取前山南坡陡上,完成了玉山前峰的光復後業餘首登記錄。

【玉山群峰】玉山前峰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