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巡禮】大武地壘

【百岳巡禮】大武地壘

以龐大巍峨的身軀,屹立在台灣南疆
北大武山是台灣高山「五嶽」,屏東子民的「聖山」
安排二〜三天的行程
領略大山之美、雲海之闊與鐵杉之優雅
走得越慢、看的越多,回憶更久遠

大武地壘是中央脊樑山脈由切峰面形狀劃分的地形區中,分佈最南的一區。北起隘寮北溪與關山山塊南緣的主脊陷落區相接;南迄衣丁山(2068公尺,三等6642號三角點)南與東南山塊斜交;西至潮州斷層崖與屏東平原分隔;東到太麻里溪上源南北縱谷與東南山塊相臨。整座地壘狀山塊主體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四周陡崖圍繞,脊樑主脊南北縱貫,主要山峰有:霧頭山(2736公尺,二等1559號三角點)、茶埔岩山(2360公尺,三等7106號三角點)、北大武山(3092公尺,一等三角點)、南大武山(2841公尺,二等1557號三角點)、茶仁山(2139公尺,三等6641號三角點)與衣丁山等。

祖靈聖地 巍巍聖山

  大武地壘,地勢高峻,北大武山更以掀天拔地之姿,突聳在地壘頂脊的中段,巍峨超群,氣概恢宏,雄踞在台灣南端疆域,為台灣高山「五嶽」之一。由屏東平原或南部海面,均可仰望其魁偉黝黑的身影,屏嶂東方天際。散居在大武山周邊的排灣族與魯凱族原住民,皆視之為靈山,是祖先靈魂歸宿的所在,具有不可侵犯的神聖地位,也是部族朝拜與信仰的中心。
  大武山之高,特顯於局部起伏量的高峻。大武山,海拔3092公尺,屏東縣泰武鄉萬安國小海拔約70公尺,兩者直線距離為12.8公里,拔高3022公尺。以邢天正計算玉山在9.5公里之內,拔高3027公尺來論,大武山雖稍遜於偉岸崇高的玉山,但是大武山的挺拔,是從平地平原直矗天際,玉山則是從山稜溪谷峨然突聳,各具景觀特色。或許,在習慣於兩眼沃野平疇的富庶祥和氣氛時,感覺上,大武山更顯崔巍岧嶢。
  大自然的造化是很奇妙的,中央山脈主脊在卑南主山後,脊樑陷落500〜1000公尺,呈低伏曲折蜿蜒達70餘公里,才又隆起標高3092公尺的大武山。三千公尺的嶺線段落延長約1.5公里後,主脊再次陡降,自北以南到恆春半島,就不見再高聳的山稜了。大武山得以超群鶴立的姿態,稱雄於南台灣,自古巍峨莊嚴的山脈,即是令登山者魂牽夢縈的祕境。然而,就大武地壘而言,除了「五嶽」老么的大武山之外,其他主脊高峰就顯得孤清寂涼,鮮有岳人登臨造訪。

北大武山神祠與鳥居  攝影/楊文章
北大武山神祠與鳥居 攝影/楊文章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

  民國91年起,林務局著手規劃「全國國家步道系統」,原隸屬於林務局管轄區域範圍內的北大武山登山途徑,即列為首波「國家步道」整建規劃的路線之一,並積極地對北大武山區展開生態資源與人文史蹟的調查,以期能提供國人一處適合全民登山、賞景、健行,研究與生態學習的大自然新樂園。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從位於日湯真山東鞍的登山口啟始,步徑先沿稜上攀一小段後,腰繞過1899公尺峰與1894公尺峰(西大武山)到達越嶺鞍部;隨後步徑在稜線北緣向東攀昇兩段陡坡後,即岔往檜谷山莊。由林務局管理的檜谷山莊,是攀登北大武山最佳的前進基地,山莊內有通舖,約可宿60人,外頭樹林內也有平坦的營地;山莊旁則有洗手台,下方有乾淨的沖水式廁所,整體環境業經整理過,維持得還不錯。假日時山莊與營地常常客滿,是南部地方熱門的登山健行處所。
  以檜谷山莊為基地,翌日再循步徑輕裝往返北大武山;兩日行程的隊伍,在返抵檜谷山莊後,還得循原路返回登山口,結束行程;三天行程的隊伍,則續住檜谷山莊,隔日一早再下山。

冬日的暖陽,回射大武地壘,展現出幻化的色彩。如絲緞般的流雲將最高山稜掩蔽著,益增大山的莊嚴神祕。攝影/林軍佐 地點/檜谷山莊前展望處
冬日的暖陽,回射大武地壘,展現出幻化的色彩。如絲緞般的流雲將最高山稜掩蔽著,益增大山的莊嚴神祕。攝影/林軍佐 地點/檜谷山莊前展望處
大武地壘 1:50,000 (點選可看大圖)
大武地壘 1:50,000 (點選可看大圖)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