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山列】新康山

【新康山列】新康山

孤峰獨聳於新康山列上
頂脊南北縱列,屏障東台
素有「東台一霸」之稱,台灣高山「十峻」之一
峰頂有「天宮堡壘」巨岩矗立,形勢奇譎

新康山,標高3331公尺,以孤峰之勢獨聳於新康山列三千公尺嶺脈的尾端,峰形南北縱列,橫看成嶺,側望穎銳錐天,且遠較附近群峰高山甚多,遙遙可辨。在縱走「馬博橫斷」或「南二段」行程裡,這座遙峙在東南天際上的峻峭山峰,將會一路日暮相隨,伴您走在綠茵的草原上或是陪您振衣於高崗巔。「朝也新康,晚也新康,三朝三暮,新康如故」,恰恰說明了新康山擁有的獨特威儀。

最早的登山探險記錄

  新康山特出的身影,自然深深地吸引著愛好登山探險的人士,一窺究竟。日據初期的明治41年(1908年)12月,森丑之助、志田梅太郎、池端警部、鴻農巡查等4人,在進行台灣南部中央山脈的探險任務時,即專程造訪過這座桀驁不拘的大山,甚至完成初登記錄。到了昭和5年(1930年)4月下旬,殖產局山林課吉井隆成一行的調查探險隊,則從八通關越道路上的石洞(伊霍霍爾)登上新康山(有記錄可查的首登),再循稜翻越新仙山、連理山後,下抵打訓社(大分社)。
  光復後的新康山登山活動,則遲至民國54年8月,才由林文安、蔡景璋、簡進添、李敏雄、李敏政與原住民孫榮健、蔡秀正、蔡郡峰、吳明月,合計共9人的隊伍,從卓麓(今卓樂)對岸的清水溪入山,循新康山的東稜,於第四天完成了新關山(當時的稱呼)的業餘首登記錄。林文安一行此趟「新關山──向陽山」的縱走活動,除了締造新康山的光復後首登之外,還包括可可爾博山、新仙山、連理山、連理山西峰、向陽山東峰(即向陽山北峰)與向陽山等高峰的首登,可謂收穫至豐。

獨峙一方的新康山與山名由來

  新康山的山名,源於布農語Shinkan,原意就是「高山」。日據時期音譯作「新關山」。林文安首登此山時,記錄也寫作「新關山」。新康山之名則是在稍後的54年10月26日,邢天正與原住民邱明輝自利稻開爬,經布拉克桑山再縱走新康山稜脈,於5天後的31日攀抵新康山絕頂,並將新關山之名,取其諧音,稱作「新康山」,沿用至今。
  素有「東臺一霸」之稱的新康山,在台灣高山的地理位置上,猶如突出於汪洋中的山岬,屹立在台灣高山島的東南一隅。無論從那一個方向眺望,均可見其崢嶸嵌巖,如鶴立雞群的身影,遙峙東台,一副挑釁與酷吏的峻刻姿態,深深地印刻在愛好挑戰冒險的登山人心裡,成為一座令人魂牽夢縈,思思慕慕夢寐登臨的巍峨山岳。
  邢天正在《台灣高山明細表》中,對新康山有如此的描述:「台灣高山十峻之一,側望孤高峭峙,穎銳錐天。北側危壁高懸,宛如天宮碉堡。自西縱走,則為險稜橫嶺,坡雖陡峭,細竹可牽。頂脊狹平,旁有巨大之全岩銳尖一座,光滑無隙,形極峻險。」

新康山頂旁側的「天宮堡壘」  攝影/阮榮助
新康山頂旁側的「天宮堡壘」 攝影/阮榮助

東台片岩山地的代表山峰

  特殊的地質結構,造就了新康山獨踞一方的霸勢。參考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叢書《玉山觀石》與王鑫等著的《玉山國家公園地理地質景觀資源調查報告》,以及中央地質調查所編繪的《台灣地質圖》等地質圖冊,新康山的地層構造,已屬於東台片岩山地的大南澳基盤,地層岩性以結晶石灰岩(大理石)、綠色片岩、石英片岩等變質雜岩系為主。與新仙山以西的中央粘板岩山地畢祿山層地層構造,完全不同。新康山的孤高,可能是在東澳造山運動時,中央粘板岩系與東台片岩系相互推擠撞擊而褶皺隆起的山脈,由新康山南北縱列符合地層走向的山脊,似乎可以證明。屹立在新康山之巔的「天宮堡壘」巨岩,即由堅硬的變質石灰岩風化而成,一柱擎天的造型,則是板岩區山地無法見到的地質景觀。

新康山頂  攝影/阮榮助
新康山頂 攝影/阮榮助

艱辛的攀登路程

  遙遙新康山,迢迢路荒遠。造化弄人,大自然塑造了英姿動人的新康山,誘惑崇拜大山的子民,卻巧妙地以一條嶔巖嵁坷嶮巇的山稜連繫著,似乎在考驗造訪者的誠心與毅力。從中央山脈南二段的新康山稜脈分岔處出發,登山者必須花上兩天的時間,費盡千辛萬苦,忍受叢莽密林與揹水負重的煎熬,才能登峰造極。原路返回或是東下日據時期修建的八通關警備越嶺古道,均是同等艱辛的挑戰。
  也許,造訪新康山除了需要過人的體力以及對山岳的熱忱,還要有徐霞客說的「一番魔障一番憨,夢寐名山亦是貪」的至情至性,才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甘之若飴。
  在阻隔登山人接近新康山的山稜上,有名字的山峰只有三座,簡述於後,讓辛苦翻山越嶺經過的登山人,能有較多的認識。

連稜上的三座大山

  連理山西峰標高3161公尺,是新康山支脈上僅次於新康山的巍峨大山,全山基盤廣闊,最高嶺脊主軸東西紆曲折轉近2公里,從西向東隆起三峰,依序為3114公尺峰、3161公尺峰、3068公尺峰。三峰並立,形勢壯碩。尤其東鞍深陷,嶺脊拔高400多公尺,崔嵬挺拔,甚具威儀。
  連理山西峰北臨闊闊斯溪的源頭,東北季風隨溪源谷地帶進豐沛的水氣,西側又受阻於高亢的三叉山廣脊,無法流通,形成高濕溫潤的氣候。滿山的箭竹叢林與藤蔓荊棘,生長的特別茂盛密集,鑽行其間,濕熱草滑,倍嘗艱辛。
  連理山標高3136公尺,峰頂從西鞍(約2745公尺)在直線一公里之內拔高391公尺,東北稜脊緩斜降至2945公尺鞍部,落差亦達191公尺,山容峻秀挺拔,從大水窟方向遠眺,兩翼平滑的三角狀山峰,尤顯俏麗。
  連理山別稱社卡班山或賒格邦山,新康山稜脈在峰頂向東北轉折,經新仙山後,又迂曲南轉隆起南北縱列的新康山嶺脊,形成一個向西南開口的清水溪源頭山谷,峰巒隔谷相望。
  新仙山標高3124公尺,有顆二等1678號三角點,在邢天正的《台灣高山明細表》中,因當時未發現這顆三角點,又無獨立標高,成為「漏網之魚」。新仙山山容瘦小,離新康山僅有1公里餘,在巍峨嶺脊的側蔭下,尤顯孤藐,形勢上,或可為山林巨人,跳登新康山的踏板而已。

從連理山西峰看新康山(右)與新仙山(左圓峰)  攝影/林軍佐
從連理山西峰看新康山(右)與新仙山(左圓峰) 攝影/林軍佐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