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段】雲峰

【南二段】雲峰

全山三峰環立,主山西突
山容壯盛,巍峨雄峻
從南橫遠眺
即能感受其龐大磅礡的氣勢,威凜逼人

雲峰,標高3564公尺,是中央山脈南二段大水窟山以南到向陽山之間的最高峰。全山呈三峰環列,最高峰西突出主脊約1.5以里,形勢特立,孤拔峭聳。三峰連成的嶺脈,則自成一座龐大高凸的小地壘,巍峨壯盛,極具威儀。
  光復後,民國54年9月30日首登此山的邢天正,對雲峰有簡潔的描述:「峰巍勢峭,氣概中剛,因偏居中央山脈主脊之旁,南北下臨深谷,故自側面遠望極顯岧嶢,北側密林,峭壁危懸,其他坡面不大陡峭,峰頂密佈板岩,淺竹灌木稀疏,頂脊長平,略有起伏。」
  《花蓮縣志》卷四地形篇中記載:「雲峰,海拔3562公尺,位於中央山脈脊嶺,跨花蓮高雄兩縣,縈紆盤結,似獨立山,平頂峰脊作折角緩起伏,東北接轆轆山,東南連雙頭山。稜線四向緩斜,西北隔荖濃溪與玉山南峰及南玉山對峙,西隔荖濃溪朝南面山,南隔拉古音溪與向陽山相望,岩層為粘板岩類土層,屬於高山腐植土,皆草生地」。

往雲峰中途形如刀片的裸露板岩地形   攝影/范揚茂
往雲峰中途形如刀片的裸露板岩地形 攝影/范揚茂

三山環立,自成一座高凸的小地壘山塊

  從等高線圖上看雲峰東峰,海拔高約3445公尺,中央山脈主脊在此折轉向東再偏南延伸。三峰環列的雲峰即從東峰頂自西南開展,高嶺綿長約800公尺後隆起中峰,海拔3515公尺;中峰以後,支脈轉向西伸約800公尺,再突聳成最高山峰。全脊紆曲轉折,糾結成一座基盤廣闊,連峰三立的地壘狀山峰,在地形學上,似屬於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平頂山稜上的殘丘狀峰巒。雲峰的南支稜昭彎丸山支脈,在高度約3000~3350公尺之間殘留有最明顯的最高隆起準平原面地形。這片寬廣緩平的嶺脈,林文安在民國58年2月在「尖山──雲峰縱走活動」時,曾被原住民誤導闖入此區,結果在此迷失獵徑。他說:「我們宛如徘徊在『大操場』當中,始終不知所從,最後眾議放棄縱走玉穗山。」
  雲峰的西稜是一面陡降近1000公尺的峭壁,其間勉強可尋得一條狹瘦的支稜,連接最低鞍部(雲玉鞍部),支稜從鞍部再升起南北向的玉穗山──多尾蘭山支脈。這條夾在荖濃溪與雲峰、拉庫音溪之間的嶺脈,雖擁有標高3045公尺的玉穗山,但因地處偏僻,縱走不易,又無「百岳」名山的號召,成為台灣三千公尺級支脈中,人煙罕至,猶若遺世獨立的蠻荒地帶。

龐大巍峨的高嶺,展望群山開遠

  民國61年,南部橫貫公路的開通竣工,雲峰壯碩巍峨的峻嶺,即深刻地吸引著南橫公路上來往或健行的遊客。從南橫公路繞過梅山嶺脈轉向東行時,循著深邃的荖濃溪河谷東北眺望,那駐立遠方龐大磅礡的高嶺,就是雲峰的身影,至此一路陪伴東行,到檜谷以東才被前方山嶺所阻。
  雲峰擁有傲人的海拔高度與特出的位置,立於山巔,風光無限。北邊隔著蒼翠的荖濃溪河谷,可近觀玉山群峰南段諸峰和中央山脈雲峰以北的一些山頭;向南則可瀏覽群峰競秀,排列在拉庫音溪對岸的向陽山諸峰,以及遠方的南一段山稜;東方隔著南雙頭山的稜脈,可見東台一霸新康山的英姿,就兀立在飄渺蒼茫的層巒之上。環顧四周,坐擁群山萬壑,登山人跨越崇山深壑所遍尋的,不就是這幕豐繁壯麗的景象。

從3026山屋遠眺雲峰  攝影/林軍佐
從3026山屋遠眺雲峰 攝影/林軍佐

被「百岳」遺落的玉穗山

  位於雲峰西支脈尾脊處的玉穗山,因為在民國46年版的五萬分一地形圖上,將峰頂高度繪為2980公尺的首曲線,岳界即依等高線推算海拔高度,定為2980公尺,而被排除在三千公尺的高山門檻之外。實則此山標高3045公尺,山容更是龐大而雄偉,山頂也有顆三等7527號三角點,只因林文安在選定「百岳」時,由於海拔高度的謬記,未能擠身「百岳」之林,成為遺珠之憾。也使得這座名符其實的大山,一直被岳人冷落,登臨者少之又少。
  民國58年2月,林文安一行共8人在「尖山──雲峰縱走」登峰活動時,計畫從雲峰西稜順登玉穗山,不料引路的樟山村原住民竟錯往雲峰南稜昭彎丸山方向下去,由於下切已深,又是陣陣風雨,他們只好放棄縱走玉穗山。如果當時天候良好,林文安一行應當可以順利登頂玉穗山,並尋得三等三角點,對照日據時期的地形圖,即可發現此山標高應為10063尺(約3049公尺),那麼以當時選定百岳的標準:高度3000公尺以上,以三角點者優先。玉穗山絕對可以入選為「百岳」名山。或許,造化弄人,玉穗山如今保有的原始風貌,對喜愛山林的登山者而言,玉穗山仍懸念在心頭,仍深富莊嚴山岳的神祕與戀慕。

最後歸順蕃─拉荷阿雷的根據地

  玉穗山的山名由來,是以布農族抗日英雄拉荷阿雷阿里曼西肯兄弟據守的塔馬霍(Tamaho)險地,輾轉演變而來。Tamaho(布農語音應為Damoho)布農語義為「露珠」,用以形容基地背倚的大山,山容圓如露珠而名,中文翻譯成為「玉穗」,也是以實物的造型形容這座渾圓的山巒,「玉穗山」之名便流傳下來。塔馬霍(玉穗社)位於玉穗山南稜多尾蘭山(2399公尺,三等7531號三角點)的西北山腳,荒山深谷環抱,形勢隱密,易守難攻。拉荷阿雷一族曾據此奮戰18年,寫下了一段血淚斑斑的抗日史蹟。
  玉穗山不僅山容雄渾、山勢獨立,山名更擁有可歌可泣的歷史意義,只因為早期地形圖沒有將此山繪進3000公尺的領域,而被岳界冷落、忽視。直到民國62年2月7日,林文安、邢天正、蔡景璋、丁同三和簡進清等人,捲土重來,從埡口林道終點直下拉庫音溪,再溯支流上攀到雲玉鞍部(海拔約2605公尺),循稜完成玉穗山的光復後業餘首登記錄。當時百岳俱樂部業已成立,只好忍痛割捨玉穗山。頂脊廣闊的玉穗山,約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綿長,最高點位於中間偏北的草原嶺脈上,除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外,還有臺北市登山會埋設的「百廿岳」不銹鋼基點。岳界攀登者一般均由雲峰半重裝往返,第一天宿雲玉鞍部,第二天輕裝往返,第三天再攀回雲峰接上南二段山徑。

往轆轆谷山屋途中回望雲峰東峰(中)與雲峰主峰(右)   攝影/邱玉宏
往轆轆谷山屋途中回望雲峰東峰(中)與雲峰主峰(右) 攝影/邱玉宏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