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博拉斯橫斷】喀西帕南山

【馬博拉斯橫斷】喀西帕南山

馬博橫貫山脊
最東緣的百岳山峰,全山南北縱列
屏障於太平谷的西緣
山勢和緩,平易近人

喀西帕南山,標高3276公尺,是馬博橫貫山脊玉里山支脈上最東緣的百岳山峰,全山以南北縱列之勢,突聳於太平谷的西緣,從東側望,橫嶺屏障一方,甚具威儀。若從馬西山方向觀之,則山脊起伏和緩,巒頭雖尖突,但多為短箭竹覆蓋,容易攀登,是座平易近人的百岳峰頭。

喀西帕南事件與山名由來

  喀西帕南山的山名源於布農語Kashibana,是「山陰之斷崖」的意思,同音字有「卡布巴南山」與「卡西巴南山」等,初登記錄是在大正13年(1924年)11月,由大石浩一行所締造。山名的由來,應與居住於拉庫拉庫溪南岸黃麻溪畔的布農族喀西帕南舊社有關。早在八通關警備道路(八通關越道路)興築之前的大正2年(1913年)7月,日人即在喀西帕南設立了警察官吏駐在所,官方勢力正式介入布農部族的生活,但不到2年的時間,即因警察強勢收繳布農人賴以生存的獵槍而爆發衝突。大正4年5日12日,來自南橫霧鹿新武呂溪一帶的布農族壯丁與喀西帕南社的一部份原住民,以海嘯般快速地對駐在所的警察展開襲擊行動,一舉殲滅了所內10名駐警,並放火焚毀駐在所建築,這就是著名的「喀西帕南事件」。此一事件的影響極為深遠,壓抑許久的布農人受到喀西帕南舉事成功的激勵,遂在拉庫拉庫溪流域各地紛紛起事抗暴;著名的有5天之後的5月17日,大分駐在所被襲,12名日警遭到馘首,史稱「大分事件」。這些一連串的抗日事件,種下了數年後日本政府耗費鉅資興建八通關越道路的遠因。
  喀西帕南雖與喀西帕南事件發生的社址,已有相當一段的距離,但從山稜走向與警備道路的開鑿,以及清代留存的八通關古道路徑來看,從喀西帕南舊社方向利用古道來攀登喀西帕南山,倒不失為一條極具歷史懷古與山林挑戰的路線。另外,根據卓溪村布農獵人的說法,喀西帕南山也稱作「拉拉萬」山,原意不詳。

喀西帕南山頂  攝影/楊文章
喀西帕南山頂 攝影/楊文章

空白的山域與山峰認知的歧議

  自日據時期到民國59年間,喀西帕南山所處的山區,在登山人使用的地圖上,出現了一大片的空白。這個時期由於沒有較詳細的等高線地形圖可資對證,只得憑空摸索,靠著經驗在荒山裡前進,對於那一座山才是真正的喀西帕南山,也因個人的主觀判斷,出現了歧議。邢天正以位於地圖上長嶺北側的高峰為喀西帕南山,林文安則以南側較為尖峭的峰巒為喀西帕南山。到了民國59年12月,由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署實地調繪的台灣五萬分一地形圖發行之後,本區地圖才繪有詳細的等高線,長嶺上並標註有3248公尺與3134公尺等兩個獨立標高峰巒,但喀西帕南山的山名則標註在3248公尺峰的北邊山頭處,還是引起眾多紛議。直至民國81年4月發行的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時,岳界才依地圖上的獨高標高與實際地形對照,將位於稜脈折脊處標高3276公尺,也是最高峰的圓丘山頭為喀西帕南山主峰,北緣隔淺鞍與主峰相對的狹長山頭為北峰,南距主峰約1.1公里處的3165公尺尖峰稱為南峰,西北連結馬西山稜脈上的3187公尺峰為西峰。至此,喀西帕南山可謂三山拱衛,又有奇特的太平谷為伴,真是風光十足。

地形奇蹟──太平谷

  位於喀西帕南山南北長嶺東麓的太平谷,從地形圖上看,以S字型橫臥於短稜歧伸的高嶺中,呈現出一個獨特的高原盆地,形勢奇絕。邢天正在民國55年10月及民國58年7月兩次行經谷地時,對這片寬谷幽境,直呼為「地形奇蹟」。並有如下的描述:「不知在地形學的原理上應該如何解釋。台灣的高山都是坡度陡削的,我們常常因為尋不到一席平地,而在斜坡上,瘦稜上或溪床突兀不平的突石上露營,如果看到兩三分平地,就感到十分驚奇了,萬想不到在高峰密簇的喀西帕南山側,溪源缺水的地方,竟有一片這樣寬闊,面積七、八公頃的平谷,就像河口三角洲或巨流的河階台地一樣,平得沒有一些坎坷,連一塊大石都沒有。……我們到此,視界廣闊,精神為之一振,四向張望,感到驚奇。」
  民國59年5月,林文安一行從喀西帕南山縱走丹大山時,經過這個谷地,也讚嘆稱頌為「罕見的奇景」。行程裡記載:「這平谷在高山可說是罕見的奇景,是在山峰環繞之下形成一大塊長方形的平坦的盆地,望去只見一片綠油油的平平坦坦的短草,無任何東西阻擋你的視線,傍山有紅豔的杜鵑花點綴,綠草中央有一條筆直的山徑直往盆地彼端的工寮,是造化之神的傑作,是人間世外桃源。」
  對於兩位縱橫台灣高山的岳界天王,將太平谷描繪如佳妙仙境,而今的縱走造訪隊伍,卻都匆匆略過,是暴殄天物、不知如何欣賞奇景,還是地形地物已完全改觀?究其原因,林文安提過這片平谷,已經過人工造林遍植松苗,等這些松樹成林,就不易窺見廬山真面目了。但是寬闊蜿蜒的平谷地形仍然存在,只要行徑此地時,細心品味或是尋找稜脊開闊處,俯瞰谷地,也應該窺得造化之神奇。

邢天正嚷為「地形奇蹟」的太平谷。如今已是茅草、箭竹叢生,縱走馬博橫斷的隊伍,在此匆匆略過,走向歸鄉的路程。攝影/林協成 地點/太平谷
邢天正嚷為「地形奇蹟」的太平谷。如今已是茅草、箭竹叢生,縱走馬博橫斷的隊伍,在此匆匆略過,走向歸鄉的路程。攝影/林協成 地點/太平谷

空白的山域與遐想

  在民國46年7月聯勤總司令部測量處繪製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中,這一片廣闊的山區獨留一片空白,上頭書寫著No Photo Coverage,是因為當初航空照像時,漏掉這一區域的像片,還是另有原因?岳界傳說是因為太平谷地形平坦,利於空降傘兵作戰,為防範敵軍突襲,所以故意殊漏此區詳細的等高線地形圖。如果傳言屬實,那麼在平谷中廣植松苗,也應該是因應軍事考量,否則在這海拔2650公尺的高原上,土壤淺薄貧瘠且松樹經濟價值不高,又此谷地原生就是草原,不是伐餘後的林班地。如今松林漸長,伴隨著濃密的茅草,視線受阻,沿途也沒有營地,登山隊伍行經此地時,不是匆匆忙忙趕著下山,就是急急迫迫想要登上山巔,當然就疏漏了這片地形的奇蹟了。
  太平谷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林文安與邢天正兩人,都將這片又大又平的無名谷地,記錄寫為「大平谷」,是形容詞而非名詞,後來卻被訛傳為「太平谷」。因為唸起來比較順口,而且這個谷地也是太平溪(豐坪溪)的南源之一,所以留傳下來。也有岳界人士有感於「太平谷」與丹大山與內嶺爾山之間的太平溪源,名稱太過相近,且認為這裡只不過是太平溪下游豐坪溪主流的一條無名小溪源頭而已,於是從陳世空稱謂的「喀西帕南盆地」代替「太平谷」。

山勢挺拔的喀西帕南山南峰  攝影/林協成 地點/喀西帕南山
山勢挺拔的喀西帕南山南峰 攝影/林協成 地點/喀西帕南山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