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卓萬群峰】牧山

【干卓萬群峰】牧山

最高隆起準平原面上的圓頂峰
頂寬稜緩,淺竹如茵
雜生灌叢,形勢溫和
西南腋下有圓形水漥
青山倒影,白雲浮映
景致優美

牧山,標高3241公尺,位於干卓萬群峰斜向中央山脈主脊的東南支脈上。附近峰巒高度相若,形成一脈高連的山脊,頂寬稜緩,在地形學上稱作「最高隆起準平原面」。牧山就是稜上數顆圓頂峰中的一座,因有三等5969號三角點的加持,成為干卓萬群峰裡四座百岳之一。

綠草水池相伴的牧山

  草原峰頭的牧山,峰低巒小,緊偎在三叉峰(3241公尺)的東南緣,相距約700公尺,以平嶺相接,應可視為同一座山,整體山容看起來才有氣勢。亦即牧山基盤從干卓萬山鞍部拔起,經三叉峰到達基點峰的東鞍;南脊則從卓社大山東峰北鞍拔起,北止於干卓萬山東南峰(3135公尺)的西鞍。整座山基盤廣大,峰頂崇闊,恰處干卓萬群峰支脈歧張的軸點上,形勢特出,基點則位於平頂山稜的東南緣巒頭上,展望甚佳。另外,在臨近基點峰的南緣處,有一由主稜與肩狀稜夾抱的草原漥地,由於長期均存有蓄積的雨水,造就了一泓美麗的圓形水塘,水質良好,非大旱不涸。立於池畔,但見青山倒影,白雲浮映,景致優美,稱為牧山下水池。

牧山下水池 攝影∕范揚茂 地點∕牧山下水池
牧山下水池
攝影∕范揚茂 地點∕牧山下水池

山名由來與演變

  牧山的山名由來,源於王雲卿編著的《台灣山岳一覽表》中的記載。在此之前,這座擁有基點的山峰原稱「南干卓萬山」,但就此山與干卓萬山的關係位置而論,似乎要以邢天正在《台灣高山明細表》中別稱為「干卓萬山東南峰」,較為合理。時至今日,牧山已是大家熟悉的百岳山名,以景觀而言,這裡遍舖淺竹,無大樹,亦無大石,看起來就像座廣大的牧場,「牧山」之名也蠻貼切的。而邢天正別稱的「干卓萬山東南峰」,則被後來的岳友冠在牧山東北方的3135公尺峰上,成為另一座三千公尺級高山的名字。

牧山下水池與牧山 攝影∕葉福立 地點∕牧山途中
牧山下水池與牧山
攝影∕葉福立 地點∕牧山途中

早期的登山活動記錄

  民國52年10月下旬,林文安蔡景璋、陳榮鈞、李敏雄與櫻社原住民三人,從埔里過坑啟程,在順利完成卓社大山的首登任務後。於10月29日在風雨中來到三叉峰草原。林文安寫道:「通過鞍部復往上爬,又是一片如茵的廣大草原,9時20分攀上啣接萬東山的稜線,有三千二百公尺的高峰並肩聳立,山稜廣闊、草短,好似一大運動場,本擬順道登南干卓萬山,3239M,惟此時雨大風大,登峰的興趣為之大減,遂放棄這個機會,往干卓萬山續進,但未幾這寬大的稜線即告中斷,找不出去路,雖在此徘徊數小時之久,仍無法解決問題,被迫於中午就地紮營。」

  眼看他們一行即將要錯過南干卓萬山(牧山)的光復後首登記錄,但在隔日(1月30日)一早,林文安一行卻因為找不到出路,便折回三岔峰想要確定現在位置,記錄寫著:「為打開僵局,再度折回擬攀上有基石的山頭南干卓萬山,3239M,目的是為明瞭『現在位置』,結果找到了一顆三等NO.5969三角點,也走遍了每個角落,然在這雲雨裡,想找出去路,像似海裡撈針,但以天上飛雲觀之,似有轉晴的希望,遂匆返露營地拔營待機進發。」

  牧山,就在無意間,印上了光復後岳人的第一個足跡。

牧山的日出景致 攝影∕林軍佐 地點∕牧山
牧山的日出景致
攝影∕林軍佐 地點∕牧山

延伸閱讀臺灣百岳全集、 高山百岳地形圖、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