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初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複刻發行 (四)

《光復初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複刻發行

  喜歡「書」的感覺,尤其一本如此厚重的地圖。

  上河文化出版過好幾本這麼有「份量」的地圖。《台灣衛星影像地圖集》《台北市影像導讀地圖集》《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日治時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新解》到這本記錄父執輩們辛勤經營過的中古地圖。這些八開本大的地圖集還真都是市面上獨一無二的稀有產品,買的人少,看得懂的人就更少了。

  很幸運地,因為喜歡爬山、熱愛攝影,工作又與興趣緊密相關,空暇之際或是煩燥時候,總是不知不覺地拿著這些地圖解悶起來。兩天前無意之間看到一張仙寰橋的照片,一股熟悉又陌生的復古印象襲上心頭,於是放下工作,花了一天的時間,整理了以下資料,願與好朋友們分享,記得要一張一張地開啟,再看解說,瞭解一下那兒發生的故事。

《上河文化團隊》地圖夢想家 連鋒宗 於2016年1月

延伸閱讀


一些年、一些日子,記下來,年紀大了會忘記

  • 1885年 台灣建省。
  • 1895年 台灣割讓給日本。
  • 1914年 5月31日太魯閣戰爭爆發。
          7月2日日軍警架設簡易山月吊橋。
          8月10日太魯閣戰役結束。
  • 1915年 4月太魯閣峽口到塔比多(天祥)的山徑完工。
  • 1921年 8月布洛灣教育所設立。
  • 1927年 8月太魯閣峽入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 1929年 重建仙寰橋。
  • 1930年 12月重建山月橋。
  • 1933年 6月合歡越嶺道路開工。
  • 1934年 1月合歡越道路東段完工。
          8月巴達岡俱樂部落成。
  • 1935年 3月31日合歡越道路全線(霧社到太魯閣峽口)通行。
         9月次高太魯閣被選定為國家公園候補地。
         10月31日峽口到仙寰橋的自動車道完工。
  • 1937年 12月次高太魯閣指定為國立公園。
  • 1945年 日本戰敗,台灣歸還中華民國。
  • 1956年 7月7日中橫公路東、西段同日開工。
  • 1958年 3月1日太魯閣到天祥正式通車。
  • 1960年 4月17日中部東西橫貫公路完工。
  • 1986年 11月28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式成立。

  看得懂地圖,前後參詳,有照片有事實,一下子思緒往回穿越百年時空,自己的故事自己寫,自己的地圖自己畫。

仙寰橋在那裡

在今中橫公路長春祠段,現長春橋(鐵橋)的上方,是昔日合歡越嶺道上最著名的鐵線吊橋之一。

仙寰橋,是昔日合歡越嶺道上最著名的鐵線吊橋之一。

《光復初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第47幅裁切

《光復初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第47幅裁切

合歡越嶺道的景點解說地圖

合歡越嶺道的景點解說地圖,對照一下古地圖,馬上就能找到相關的吊橋名稱與位置所在。

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景點解說地圖

日治時期的合歡越嶺道解說摺頁

日治時期的合歡越嶺道解說摺頁

《日治時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新解》第47幅裁切

要仔細找一下,才能找到步徑,那時還沒有峽口到仙寰橋這段山徑。

《日治時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新解》第47幅裁切

仙寰橋

仙寰橋的彩色(上色)明信片

仙寰橋的彩色(上色)明信片

巴達岡部落

翻閱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發現這麼一張照片。眼前的部落是巴達岡,一條明顯的山徑蜿蜒穿越,左下的新吊橋,應該是巴達岡吊橋,後方隱約看見一座細細的吊橋橫跨塔次基里溪(立霧溪)接通布洛灣,這座吊橋稱為山月橋。今布洛灣的旅店稱為山月邨,應該由此得來。

日本地理風俗大系-巴達岡部落

山月吊橋與巴達岡部落

東臺灣展望裡的一張照片,跟上一張角度類同。山月吊橋的影像較為清楚。

東臺灣展望-山月吊橋與巴達岡部落

山月橋

山月橋的彩色(上色)明信片,吊橋下方的峽谷就是中橫公路燕子口段。

山月橋的彩色(上色)明信片

巴達岡駐在所

日治時期的警察駐在所―巴達岡駐在所

日治時期的警察駐在所―巴達岡駐在所

日治時期的臺灣八景之一―太魯閣峽谷

日治時期的臺灣八景之一―太魯閣峽谷

日治時期國立公園候補地太魯閣峽口照片

今中橫東段入口牌坊處,右邊的鐵線吊橋為塔次基里溪吊橋,今為錦文橋。

日治時期國立公園候補地太魯閣峽口照片

三種地圖對照

古今地圖對照,由左而右依序為:《日治時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新解》、《光復初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臺灣地理人文全覽圖》裁切。

《光復初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複刻發行,古今地圖對照。
返回頂端